太空競賽的搖籃
太空競賽的搖籃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在德國勃蘭登堡州距離柏林南部幾十公里遠的地方,一條林蔭夾道的小路在景色優美的草地上蜿蜒穿行,一路走來,你還會與一些湖畔村莊不期而遇。但你不要誤以為這是德國的什么旅游景點,更不要小看這個地方,因為它是太空時代的搖籃??納粹德國火箭研制基地原址,一個現在已經被世人遺忘的地方。
被遺忘的搖籃
在小鎮庫莫斯多夫(Kummersdorf)附近,人們會發現一個破舊的類似兵營的褐色建筑群,它位于一條似乎已經廢棄的鐵路道口附近。在這個建筑群的對面,一條由毛面混凝土塊鋪成的小路直穿茂密的松樹林。
沿著這條蜿蜒的小路向前,奇怪的廢墟會赫然出現在你的面前,它就“潛伏”在樹林深處。從表面滿是俄文組成的涂鴉來看,這些已倒塌一半的掩體很容易被誤以為被遺棄在東歐的前蘇聯軍事基地的殘跡。實際上,這些沒有任何標記的建筑曾經是太空時代的搖籃,但現在已經被人遺忘了。
20世紀上半期,納粹德國的軍隊正是在這里啟動了世界上第一項大規模火箭研制計劃。這一計劃最終促成大名鼎鼎的V-2火箭誕生。二戰期間,德軍曾用這種火箭向盟軍發動進攻。此外,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以及德國火箭研制小組的其他關鍵成員也是從這里踏上從事火箭學研究的職業生涯;鸺龑W研究在40年后人類第一次登月之時達到頂峰。
大膽嘗試新技術
上世紀30年代初,火箭學還只是科幻小說以及一小撮業余狂熱者的領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一些著名科學家的蔑視。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德國國防軍急于重整軍備,他們最終把賭注押在這項未經驗證的技術以及狂熱的追隨者身上。
很多早期歷史學家和德國火箭計劃“老兵”將德軍對火箭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解釋為,他們看到了《凡爾賽條約》的漏洞。《凡爾賽條約》是德國在一戰戰敗之后簽訂的,條約對戰后德國的軍隊數量和武器口徑進行了嚴格限制。但《凡爾賽條約》卻對火箭只字未提,從技術上講,德國研制火箭屬于一種合法行為。
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太空史部負責人、馮?布勞恩傳記作者邁克爾?紐菲爾德(Michael Neufeld)表示:“這一解釋并不能令人完全信服,因為他們(德國)一直秘密違反《凡爾賽條約》,基本上讓這一條約形同一張廢紙!
除了研制火箭外,德軍也曾制定化學戰計劃。在與前蘇聯結成看似不可能的聯盟之后,國防軍一直在研制常規武器,例如坦克、飛機和火炮,所有這些均是在公然撕毀《凡爾賽條約》。紐菲爾德說:“這雖然并不意味著《凡爾賽條約》不重要,但它的確開創了一種局面,既可以采用激進的新方式解決軍事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前蘇聯也是如此。由于這些國家試圖趕超對手,他們愿意‘擁抱’類似火箭這樣怪異的想法!
講述歐洲太空計劃史的《新疆界的新力量》(A New Force at a New Frontier)一書作者凱文?馬德斯(Kevin Madders)指出,一戰結束后,德國軍事工業已不具備大量制造大口徑重炮的能力。由于《凡爾賽條約》并未提到火箭,這就促使德軍嘗試研制這種怪異的技術。馬德斯解釋說:“《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火炮的型號的特殊限制最終促使他們啟動火箭研制計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4766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