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6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稱,歷史上地球大氣中氧的增加與超大陸的形成有關。他們認為,歷史上地球構造板塊的相互碰撞重塑了泛古陸(Pangea)等超大陸,引發了一系列事件,導致了大氣中氧的增加。
在重大氧化事件(大約25億年前)發生之前,地球上的氧水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今。氧在大氣中的比例已經占到了大約21%。一直以來,關于氧含量上升的原因眾說紛紜。
在最新的研究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Charlotte Allen和Ian Campbell研究提出了新穎的觀點——構造板塊的碰撞引發了氧的上升。他們認為,這些碰撞提升陸地形成山脈,隨著山脈受到腐蝕,富有營養的沉積物流入海洋,從而幫助能制造氧的藍細菌大量生長。同時,有機碳沉入海底并被埋藏起來,而額外的氧則繼續存留在大氣中。
對于此次研究,科學家們褒貶不一。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地球化學家Ariel Anbar說:“我認為構造事件、生物地球化學與氧的上升之間可能的聯系非常令人感興趣,并且將促使人們進行思考。”
然而,另外一些科學家則對此次結果表示懷疑。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地球化學家James Kasting認為,這一理論建立在一個不完善的前提上——有機碳的埋藏隨著時間而增加。美國耶魯大學地質學退休教授Robert Berner說:“我完全不同意這篇論文關于泛古陸氧最大化的觀點,他們忽視了陸地碳循環,樹木的出現和有機物埋藏的增加。”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所有的研究都需要研究人員一起去探索,批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4947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