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談到或是選擇大韓航空公司的客機出行時,或多或少都會聯想到至今仍然撲朔迷離的兩起空難事件。第一起發生在1978年,一架編號為902的大韓航空客機在從法國巴黎飛往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時,偏離航向飛往了蘇聯北方艦隊核動力戰略導彈核潛艇的聚集之地,最后被蘇聯空軍蘇-15戰斗機攔截并擊傷,最終迫降在摩爾曼斯克市郊并造成兩名乘客遇難。
無獨有偶,5年過后,一架從美國阿拉斯加起飛的大韓民航"波音"-747飛機,在飛往漢城途中又偏離航道飛向了堪察加半島南部以及薩哈林島,而這次"碰巧"又途經了蘇聯部署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彈道導彈基地。最終這架偏離正常航向的韓國客機被奉命起飛的蘇-15戰斗機擊落,事后報道稱,機上269名乘客全部罹難。事件發生后,世界輿論一片嘩然。如今20多年過去了,冷戰的硝煙也已漸漸遠去,作為事件親歷者的前蘇聯遠東軍區司令伊萬特列奇楊科上將也終于可以袒露埋在心中已久的秘密了。特列奇楊科上將1976年到1984年擔任前蘇聯遠東軍區司令,當時正是他親自下令擊落了韓國客機。他生前的回憶揭開了擊落"韓國客機"事件的真相--美國人一手導演的驚天騙局。
美國偵察機偽裝成了韓國客機1983年8月31日,269名乘客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安哥拉治機場等待飛往韓國漢城的1490航班,執行此次航班任務的"波音"-747客機屬于大韓航空公司,其編號為55719.正當乘客們焦急等待之時,機場的廣播中卻傳來令人不安的消息:1490航班因為天氣原因而延遲抵達。直到40分鐘后這架飛機才出現在機場,心情稍事放松的乘客們這才開始登機。在相同的時間,阿拉斯加州首府朱諾附近的軍用機場也起飛了一架同樣的"波音"-747客機,機身兩側也醒目地印著"大韓民航"(Korean Air Lines)的英文,以"顯示"這是一架民航客機! 〉窃诳此葡嗤耐獗硐,這架所謂的民航客機卻和大韓航空公司的客機迥然大意,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這架偽裝的韓國客機上沒有一名乘客,只有18名機組成員(不包括乘務人員)和10名身份神秘的美國人,這十名美國人是執行高度機密任務的美國情報部門特工。領隊的韓國飛行員為韓國空軍預備役上校飛行員陳炳勇韓國空軍現役中校飛行員宋東雄(兩人都與美國中情局關系密切)。
莫斯科時間8月31日18點45分,"雪貂-D"飛抵蘇聯遠東堪察加半島和沙哈林島地區上空,并要在這一地區上空飛行12分鐘,此時美國偵察機要保障偵察衛星在第一階段的工作。"雪貂-D"的下一圈飛行將在20點24分飛臨蘇聯上空,并將在20點30分準時配合入侵蘇聯領空的那架偽裝成韓國客機的美國偵察機,共同實施在堪察加半島的戰略偵察任務。
這時美國偵察計劃的第二步開始啟動,偵察行動將主要圍繞蘇聯在堪察加半島南部的戰略目標展開。在偵察飛機的配合下,偵察衛星能夠監聽北方楚克奇州以及堪察加半島蘇軍正在工作狀態和戰備狀態下雷達和無線電通訊的強度,并且準確地偵測這些目標的位置信息。當美國偵察機入侵蘇聯領空時,蘇聯遠東軍區的防空雷達工作強度和單位間的通信增大了近兩倍。而這些信息都會被"雪貂-D"所偵測到,并將這些情報傳送到在地面接收站的美國情報部門手中。這里值得強調的是,類似這樣的偵察活動還在薩哈林島周邊進行,整個蘇聯遠東軍區的戰略目標因此也處在了"透明"狀態。經過現代化改造的美國u2偵察機
蓄意"偏離航道"偽裝客機在飛行過程中除了能夠接收地面空中飛行管制的無線電指令外,同時美國的"羅蘭"-C導航系統也能夠幫助飛機在任何時間或飛行過程中確定高精度位置坐標。在空難發生后,美國對"羅蘭"-C導航系統當時與失事飛機的交互信息予以嚴格保密,同時美國官方也在"認真"調查后證實,有可能是大韓航空客機的機載電子計算機出現了故障,導致客機導航出現失誤。美國堅持將責任推卸給了一向穩定且性能優異的導航系統。然而,這一"不經意"的"非人為"失誤所造成的偏差距離,卻是偽裝客機在正常速度下整整飛行兩個半小時才能達到的距離。即使導航系統真的會出現偏差,偽裝客機在整個飛行路線上至少也要有7個檢查點在確定是否偏離航向時都出現失誤,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對此前蘇聯反間諜機構在調查后得出的結論是:偽裝客機所謂因"非人為"失誤而誤入蘇聯領空,根本就是預先精心策劃的陰謀,其用意是為了誘使這一地區的蘇聯防空雷達進入戰時工作狀態。蘇聯反諜報調查工作的結論,與英國國際民航特種研究局(獨立研究機構)對韓國客機偏離航道的調 查結果不謀而合。1983年9月14日,英國的電視節目曾公開報道了該研究機構針對韓國客機因技術原因而偏離航道的模擬實驗結果。蘇聯防空雷達
該機構使用電腦和"波音"-747飛機的模擬飛行訓練裝置進行了模擬飛行實驗,在27種不同技術故障情況下模擬了這段航程的飛行。實驗結果表明,不論"波音"-747飛機的導航系統存在何種故障和問題,都絕不可能出現偏離航道如此之大的飛行狀況。英國科研人員還證實,即使不使用任何導航設備,僅依靠"波音"-747客機的機載雷達也能核對飛行區域的地形地貌,與航程區域內的地圖配合使用,不可能如此偏離航道。
除此之外,蘇聯反諜報部門事后還研究分析了偽裝韓國客機的飛行航線及高度,發現這架"韓國客機"的飛行高度比正常的客機的高度要高,而且從航行中的不斷機動也可看出"客機"飛行員對可能遭到的攻擊早有預見,顯然是在刻意規避蘇聯防空部隊以及殲擊機的跟蹤。這種刻意的規避更清楚的說明,這架"客機"的飛行是接受了來自美國遠程地面指揮中心的指揮,而且通過自身搭載的特種電子偵察設備,正在執行高度保密的特種偵察飛行。也正因如此,最后在蘇聯殲擊機的脅迫下寧肯冒被擊落的危險也不愿意迫降蘇聯機場接受檢查。在"韓國客機"侵犯蘇聯領空的過程中,參與偵察任務的除了太空軌道的"雪貂-D"偵察衛星外,還有兩架美軍的RC-135偵察機在衛星未抵達遠東區域前,沿著庫里斯克山脈在進行巡邏飛行。同時侵入蘇聯領空的還有一架美軍的E-3A電子預警機,負責偵測蘇聯遠東區域派出的蘇-15戰斗機并協助"韓國客機"導航。蘇-15戰斗機
就在這些美國官員高談闊論蘇聯粗暴踐踏人權時,被關在美國空軍基地兵營內的"人質"們也同樣喪失了自由。根據蘇聯情報部門掌握的情報,所有日本乘客都得到了飛機票的補償以及數額可觀的一筆封口費,而且簽署了相關保密協議,幾個星期后被用飛機送回了日本。而剩下的韓國乘客則被美國軍艦送回了韓國,他們也獲得了可觀的封口費,并簽署了相應的保密協議。1996年1月15日,韓國KBS電視臺"披露"了所謂的驚人內幕,指出韓國客機并沒有墜毀,機上大部分幸存者仍被關在俄羅斯的兩個收容所內。KBS電視臺公布了一份所謂的中情局絕密文件,文件斷言韓國客機在遭到蘇聯空軍導彈攻擊后,成功地迫降在海上,機上人員大多幸免于難。中情局移花接木的手法以及韓國媒體"大膽"的想象力,讓這一推測聽起來像模像樣。
就在部分韓國人呼吁政府與俄羅斯通過外交途徑接觸的同時,"傷亡人數"占絕大部分的日本卻在有意回避,而且在追查"幸存者"的鬧劇中表現得相當"克制"。抹不掉的證據"韓國客機"墜毀后,在莫斯科的授意下,蘇聯遠東軍區司令特列奇楊科上將立即派遣特種兵封鎖了飛機墜毀海域,同時組織人員進行打撈。最初蘇聯專家認定及組成員為18人,但是隨后由于發現了數目眾多的電子偵察設備的殘骸,才又將機組成員的人數從原來的18人最終鎖定為28人。而且后來根據發現的喪生者的遺骸,專家判定這多出的10個人并非亞洲人,而是西方人。最合理的解釋就是:他們是美國情報部門的電子專家。經過很長時間的打撈,并沒有再發現更多的喪生者的遺體或遺物,這證明了當時這架"客機"內并沒有那么多的乘客。據特列奇楊科上將回憶:"當時我下令組織了遠東軍區潛水員的打撈行動,整個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而且潛水員們每天要進行6~8個小時的打撈作業。最終打撈起18名亞洲人的遺體和10名西方人的遺體,還有他們的大量遺物:皮質上衣、鞋子、帶皮套的防雨罩。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打撈了大量無線電偵察設備的殘骸。這些永遠都是無法洗刷或隱藏的罪證--根據飛機墜毀海域打撈出的證物,得出這種判斷的不僅僅只有我一人,包括我的同事陸軍上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314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