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顯應宮,是一處從沙堆中挖出的宮廟,地宮中有很多的泥塑神像。昨日,記者從文物部門了解到,來自全國的專家推翻了原來人們對神像身份的認識。原本被認為的大王神應是開漳圣王陳元光,地宮后殿左側供奉的不是臨水夫人,而是開漳圣王陳元光的祖母魏媽。1300多年前,陳元光隨父陳政帶領87姓府兵及家屬近9000人,入閩平定“蠻獠嘯亂”。陳政病逝后,陳元光子襲父職,繼續開疆辟土,創建漳州府,成為漳州首任刺史。
魏媽“攜家帶口” 幫兒孫行軍作戰
6月27日,長樂漳港顯應宮召開了一個高規格的學術研討會。原文化部副部長兼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百家講壇歷史學者毛佩琦等北京學者,以及省文史館館員歐潭生、閩南文化研究院湯漳平所長等多年研究開漳圣王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湯漳平提出,顯應宮地宮后殿正中供奉的神像,被當地人稱為大王神,這是錯誤的,而應該是開漳圣王,四尊彩色泥塑和漳州開漳圣王如出一轍,分別為陳政夫婦和陳元光夫婦。地宮后殿左側供奉的率領陳元光馳援陳政的魏媽(陳元光的祖母)。魏媽兩側是著戎裝的兒媳婦。前排左側是孫媳婦,右側是閩南人信仰的神醫“吳?救虎”。旁邊兩尊侍女懷抱嬰兒,說明魏媽“攜家帶口”。最前排有騎士、馬夫和魁梧的武將,說明魏媽在行軍途中。
鄭和群體塑像 還有阿拉伯人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雷從云等教授,對地宮前殿左側巡海大神是鄭和群體塑像這一觀點保持認同。尤其是鄭和泥塑右側的“哈三(桑)”,是一個活脫脫的阿拉伯人形象。該泥塑頭戴圓帽,身穿長袍,腰系錢袋,腆著肚子,推測哈桑是鄭和的蕃客通事(翻譯)。
省文史館館員歐潭生告訴記者,顯應宮很可能是福州地區首個開漳圣王廟,說明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開漳范圍包括福州!叭敝g”的“泉”是指福州(隋唐初年福州曾改名泉州),而不是現在的泉州。長樂漳港也是陳元光部將移民到此命名的。這對于研究閩南開漳文化與福州閩都文化的交融,提供了一個實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398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