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宇航局“星系進化探測器”拍攝到NGC 3242行星狀星云附近的這幅紫外線圖像,該圖像被稱為“木星的幽靈”(其中心位置有藍色和白色區域),它距離地球1400光年,位于長蛇星座。當類似太陽的恒星耗完燃料之后,它們將演變成紅巨星,該行星狀星云中其他一些膨脹的恒星拋棄它們的外層氣體,最終暴露出由碳和氧氣構成的濃密內核,它們叫做白矮星。白矮星所釋放的紫外線照亮了周圍的氣體,形成行星星云。
2、這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攝到M33星系的紅外線圖像——有機分子混合著發綠光的灰塵云,這個星系也被稱為“三角星系”,距離地球290萬光年。這個螺旋狀星系是銀河系本星系群的成員之一。
在圖像中,恒星形成的區域呈現出桔紅色,從巨大恒星或超新星向外釋放的宇宙風中可能攜帶著冷物體,當“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以星系邊緣進行探測時可觀測到紅外光線。
3、“Arp 274”星系群
這個三體一組的星系群叫做“Arp 274”,看上去像即將要發生一場宇宙碰撞。事實上,兩個較大的螺旋星系(中部和右側)已進行了放大處理。但是它們的臨近性僅是一種假象。這三顆星系都顯示出了新恒星形成的彩色證據,恒星幼兒園呈現出氣態結構(粉色部分),年輕的超大質量恒星(藍色部分)以及環繞包圍著的緊密恒星(左側),圖中年代較老的恒星呈現黃色。
4、“恒星幼兒園”
“恒星幼兒園”并不是均一發亮,如圖所示,這是一個叫做“NGC 3582”的星云,該區域孕育著恒星,它距離地球1萬光年,位于船底星座。在這里暗色灰塵云與發光氣體共享空間,由年輕恒星的紫外線光照亮,灰塵云中的束狀結構是由年輕恒星的放射物質形成,這些放射物質是由鄰近的短壽命超大質量星體爆炸釋放的。
5、內部有條狀結構的螺旋星系
一個正處于發育狀態的條狀結構位于星系NGC 3359中心位置,這個精美的螺旋星系距離地球0.49億光年,位于大熊星座。這個條狀結構被延伸,長方形狀的恒星結構、氣體和灰塵結構經常出現在螺旋星系中。目前天文學家們仍不清楚這種結構是如何進化形成的。雖然NGC 3359已有70億年的歷史,但是它的條狀結構僅存在了5億年。
星系的手臂上布滿了紅色斑點,這種富含氫氣的區域是恒星最易形成的環境,這類似于銀河系內獵戶星座,這張照片是由雙子北方望遠鏡拍攝的。據悉,業余望遠鏡也可以觀測到NGC 3359星系。
6、雪茄星系
在光學和紅外線下觀測M82星系,就如同像一個雪茄星系(圖片左側),但是X射線下觀測該星系又呈現出另外一幅景象。M82星系距離地球1200萬光年,是銀河系附近最活躍的星系之一。
M82星系正處于強烈的恒星誕生階段,很可能是由于附近星系的萬有引力拖拉作用力形成的,在其中心位置照亮密麻麻的恒星。強烈的爆炸式新恒星誕生將釋放出羽狀熱氣體,在X射線光譜下呈現藍色。
7、難辯螺旋臂的螺旋星系
螺旋星系NGC 7793的混亂狀態使天文學家很難鑒別出其具體的螺旋臂,盡管天文學家觀測時還能辨清其旋轉狀態。該螺旋星系距離地球1250萬光年。它是玉夫星系本星系群最明亮的成員之一,據悉,玉夫星系本星系群是最接近銀河系本星系群的鄰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4073.html
相關閱讀:
NASA發現土衛六 南極上空存奇異冰云
宇宙中最大的結構:或許能解答冷點如何產生
美國公布火星地圖 證實地質活動一直很活躍
火星富氧大氣層早地球10億年形成 或仍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