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起源之謎:走進水星 其起源或來源宇宙車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未解之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顆類似地球體積的星球傾斜角度與水星原行星發生碰撞,并剝離了這顆原行星巖石地幔的多數物質,這將解釋為什么這顆微型、太陽烘烤的星球現今擁有一個巨大的鐵核。

  科學家認為,水星內核占總質量的60%,相比之下,地球、金星、火星,以及其它太陽系巖石行星內核僅占總質量的30%。

在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探測器2011年3月進入水星軌道之前,許多科學家假設一次重大碰撞事件爆炸剝離了該星球的地幔層,如果這一假設屬實,那么水星地殼層將缺少輕元素。

假設水星重大碰撞事件

  這將留下了一些謎團,為何該行星擁有巨大鐵核,并且富含中度揮發性輕元素?科學家推測可能發生過天體猛烈碰撞,碰撞時間是45億年前水星原行星形成不久。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艾瑞克-阿斯帕(ErikAsphaug)和同事安德里亞斯-雷尤弗爾(AndreasReufer)設計了一個計算機模型,顯示太陽系早期存在許多“肇事逃逸”碰撞事件。


脫離運行軌道

  并非是較小天體組合形成一個較大天體,而是一些衛星和行星等級的巖石天體彼此碰撞,有時碰撞導致天體脫離運行軌道,碰撞天體與殘骸物質合并形成一顆行星。

更重要的是通過模型還顯示,目標天體和碰撞者天體當它們“分道揚鑣”時將開始再加積物質過程。

碰撞天體表面絕大多數輕元素將落到目標天體,最終碰撞天體的金屬含量將大于之前,但表面仍存在著大量揮發性輕元素。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假設水星和火星相撞

  像這樣的碰撞可能形成水星和火星,至少形成一些體積較大的小行星,例如:灶神星和靈神星。

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7月6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

 “肇事逃逸”模型假定碰撞天體存在著更多的揮發成份,在經歷反復碰撞事件之后,揮發物質將由被碰撞天體表面物質所替代,這種額外碰撞事件將剝離更多的地幔成份。

  雷尤弗爾說:“如果你觀察兩個天體之間的碰撞,碰撞者天體發生的變化更顯著。我們試著將這一理論應用于水星,如果水星是碰撞者天體,將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5535.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