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的磁軸和自轉軸并不重合,可形成酷似外星文明信號的射電波,科學家發現此類天體還可能演化出宇宙最強磁場
全球多個空間機構相繼發射了伽瑪射線探測衛星,比如XMM牛頓、費米或斯威夫特等探測器,它們可發現持續時間僅為數秒的銀河系伽瑪射線暴事件,根據科學家推測,中子星雙星構成的天體系統可演化出強大的磁場,可能遠高于目前已知的任何天體系統,其中的能量釋放機制是揭開其謎團的關鍵因素,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已經成功模擬出中子星雙星系統在演化成黑洞之前所經歷的超強磁場期,研究人員計算發現地球磁場比中子星磁場要低得多,與這些宇宙中最強級別的磁場相比顯得太弱了。
一種解釋認為超大質量中子星通過等離子體湍流運動機制形成強磁場,該過程被稱為磁旋光不穩定,可將磁場極度放大,在許多天體系統中都存在此類效應,此外科學家還發現恒星動力學上的不穩定還會在坍縮形成的黑洞周圍出現物質云,但是這些物質云會被黑洞吞噬。
這一發現對天體物理學有著深刻的影響,科學家認為超強磁場可能是強大而短暫伽瑪射線暴形成的關鍵因素,這也為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框架下發展磁旋光不穩定解釋提供了新的依據,顯示了恒星內部具有極為復雜的物理條件,極端條件下的超大質量中子星理論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673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