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地球16大驚人事實:人類曾僅剩2000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宇宙探索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地球已經存在于茫茫宇宙46億年之久,而我們僅僅在這個星球上呆了500萬年的時間。你可能會認為自己對她已經很了解了,其實,關于我們的這個綠色家園,有很多驚人事實你或許從不知道。

  1、地球并不是圓的

  我并不是“平地球學會”的一名成員。很明顯地球是個球體,但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它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圓球。

  事實上,赤道周圍也因此向外隆起,形成一個 “備用輪胎”結構。

地球并不是圓的

  地球的極半徑是3949、99英里(6356、89公里),而赤道半徑是3963、34英里(6378、38公里)。

  2、地球最高點并非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確實是地球上最著名的一座山峰,它比海平面高29035英尺(約合8849、87米)。

  然而,就像現在我們認為的那樣,地球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圓球,位于赤道的任何人或者任何東西都距離恒星更近一些。

地球最高點并非珠穆朗瑪峰

  也就是說,盡管位于厄瓜多爾境內的欽博臘索山只有20564英尺(6267、91米)高,但是由于它位于赤道周圍的隆起部分,因此從學術層面上來說,它距離地心比珠穆朗瑪峰遠1、5英里(2414、02米)。

  3、地球與月球距離慢慢變遠

  經過25年的觀測,人們發現月球的軌道正在逐漸擴大,也就是說,月球正在逐步遠離我們。

  科學家更是計算出,月球繞地球轉動的半徑每年都要增加4厘米。

地球與月球距離慢慢變遠

  也有科學家指出,在5O億年之后,太陽就會進入到紅巨星階段,此時地球和月球都會受到太陽大氣的影響,最終兩個星球還會重新靠近。

  4、有“人”在給地球“充電”

  1917年,科學家發現地球表面帶有負極電,但是地球究竟為什么帶電,地球的“充電器”是什么,卻沒有人能說清楚。

  在一些地區的晴朗天氣里,地球和空氣之間會產生電流,強度達到15O0安培。

有“人”在給地球“充電”

  但是對于整個地球這么龐大的“用電器”來說,這種強度的電流甚至稱不上是電流,很快就會消失殆盡,所以這種電流一定是由于某種充當“充電器”的角色產生的。

  但是科學家對這個“充電器”的身份至今沒有結論。

  5、地球人類曾險遭滅絕 全球僅剩2000余人

  最新研究顯示,7萬年前人類數量銳減至2000人,直至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數量才逐漸上升。

  這項最新研究主要檢測了人類的線粒體DNA(通過母系遺傳后代),發現非洲南部的霍伊人和桑恩人在9萬至15萬年前與其它人類發生分離。

地球人類曾險遭滅絕 全球僅剩2000余人

  這項最新研究呈現了人類基因的非凡能力,并揭曉了人類進化歷史上一些重要事件。

  6.地球表面的地心引力并不完全相同

  地球表面的地心引力并不完全相同,事實上,在印度的沿海地區你的體重會比較輕,而在太平洋的南部,你會比較重。

地球表面的地心引力并不完全相同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正在研究之中,2002年NASA發射的GRACE雙子衛星現在正對地球的重力場進行詳細的測量,這有可能幫助科學家盡快找到這種引力差距的原因。

  7.地球的大氣每天都在“逃跑”

  因為太陽的加熱效果,地球大氣層邊緣的氣體分子變得活躍,當溫度到達一定高度,其中一些氣體分子就可以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而 “逃”到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宇宙中去。這個過程很慢,但是一直在進行當中。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地球表面才會有如此多的氧氣,而較輕的氫分子兇為質量輕而容易飛到大氣層的外部,所以我們的大氣層才會變得適合生物生存。

地球的大氣每天都在“逃跑”

  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氫元素在某天會在地球周圍消失,因為氫可以和氧氣結合形成H2O分子,這樣就變得分場穩定,不會輕易“逃到”大氣層之外。

  8、地球大氣也會漲落

  眾所周知,地球上水體的漲潮作用與月球引力息息相關,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月球的引力還會對地球大氣產生漲落的效果。

地球大氣也會漲落

  有理論指出,月球引力對地球大氣的影響在熱帶附近比較明顯,把此處的大氣變得更稀薄,但是這種影響的效果比起對地球水體的影響要小得多。

  9、地球兩極的磁性存在多次交替互換

  在歷史上,地球兩極的磁性曾經發生過交換,并且不止一次。

  北磁極是在1831年被首次發現的,而在l904年被重新“拜訪”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移動了50公里。

地球兩極的磁性存在多次交替互換

  但是磁極為什么會發生偏轉或者互換,至今還是個謎。

  10、地球的運行速度在不斷加快

  因為月球、太陽、行星等引力作用,地球的轉動速度正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已經比過去短了數毫秒。

  科學家由此推斷:地球的角速度正在不斷增加中,而具體的改變原因還不清楚。

地球的運行速度在不斷加快

  在相關的觀測結果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地球在一月和二月間運行速度是最慢的。

  11、地球曾產生錢德勒震蕩

  錢德勒震蕩是一種地球自轉方向上產生的自由震蕩。

  1891年美國的天文學家發現了這個事實,那就是地球在433天里,自轉角度偏轉了1/3600秒,也就是說,地球兩極偏離原來位置3~15米。

  產生這種震蕩的原因一直不明,直到2000年的七月才有科學家推測,地球產生錢德勒震蕩的原因是由于海底溫度和鹽分的改變,以及風的運動,使得海床產生壓力變化,從而產生這種變化。

地球曾產生錢德勒震蕩

  在2006年,科學家又發現地球的錢德勒震蕩已經終止,到現在原因不明。

  12、地球一天并非24小時

  人們經常稱,白天時間不夠用,他們這么說確實沒錯,因為地球一天并非24小時,我們的這個綠色家園圍繞地軸旋轉一周的實際用時是23時56分零4秒。

地球一天并非24小時

地球一天并非24小時.

  這被稱之為一個恒星日。太陽日是指太陽返回子午線的同一點所用的時間,每年這個時間有多達16分鐘的差異,這主要取決于太陽位于軌道上的哪個位置。

  13、地球是擁有板塊構造的唯一一顆行星

  科學家認為,地球由7個重要“地殼”板塊構成,它們每年向不同方向移動4英寸(10、16厘米)。

  從理論上來說,當板塊相互撞在一起時,就會形成山脈;它們彼此分離就會形成峽谷。

地球是擁有板塊構造的唯一一顆行星

  另外,它們還能造成地震和火山。不過好消息是,所有這些地質運動都有助于碳循環和補給,讓我們已知的生命形式繼續下去。因為碳是我們存在的基本成分。

  14、地球曾擁有一個名叫“忒伊亞”的姊妹行星

  科學家現在認為,曾經我們在太陽周圍的軌道里并不孤獨,因為我們曾擁有一顆名叫“忒伊亞”的姊妹行星,它同火星大小差不多,并以60度角從我們的藍色地球前面或者后方經過。

  大約45、33億年前的一個下午,“忒伊亞”突然撞上地球;它的大部分物質都被地球吸收,但是有一大塊被炸飛,并與地球物質結合,形成月球。

地球曾擁有一個名叫“忒伊亞”的姊妹行星

  為什么我們會這么認為呢?這是因為對我們這么大的行星來說,月球異常的大,而且它還擁有與地球類似的金屬同位素。

  15、人類未研究的海洋面積超過90%

  盡管我們已經踏足月球,并已探索了火星,但是你猜怎么著?事實上我們才剛剛研究我們的遼闊海洋。

  人類已經研究過的藍色海洋面積不足10%。海洋包括 97%的水和99%的棲息地面積。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人類未研究的海洋面積超過90%.

  雖然目前我們已經確定212906種海洋生物,但是可能還有2500萬種有待我們去研究。這種情況導致尼斯湖水怪的說法也不那么令人質疑了。

  16、地球最低溫度達零下128、6華氏度(零下89、22攝氏度)

  地球上最冷的陸地是南極洲(零下100華氏度,約合零下73、33攝氏度),但是世界最低的溫度卻是俄羅斯的沃斯托站記錄下來的。

  1983年7月21日沃斯托站,這里的傳感器顯示,它的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128、6華氏度(零下89、22攝氏度)。

最低溫度:零下128、6華氏度(零下89、22攝氏度).

  1922年9月13日記錄的地球上溫度最高點是利比亞阿茲茲亞 (El·Azizia)地區,最高溫度達到136華氏度(57、78攝氏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15234.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