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天”是一個五千年一遇的重大時刻,正好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的冬至。
■劉仲林
近年,瑪雅長歷法引起世界關注。在這一歷法中,1872000天算是一個輪回,即5125.37年。世界瑪雅文化研究專家、美國科爾蓋特大學考古天文學家阿維尼認為,2012年12月21日是瑪雅“長歷法”中重新計時的“零天”,表示一個輪回結束,一個新紀元的開始。
“零天”是一個五千年一遇的重大時刻,正好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的冬至。我國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正如杜甫在詩中所說:“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這是一個冬至春來的非凡時刻。
將“長歷法”和“冬至”蘊涵的豐富意象融貫在一起,不禁令人對“零天”肅然起敬。我們經常說“中華文化五千年”,如果以2012年12月21日“零天”為界,用五千年的大尺度,反思中華文化的過去、展望未來,一定會對中華文化的未來發展作出更長遠、更富戰略性的思考,展現與當前充斥著“娛樂”“功利”“權錢”等氛圍的“短平快”文化迥然不同的前景。作為拋磚引玉,筆者嘗試描述這一愿景,也期待更多的讀者共繪中華文化未來發展的藍圖。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帶箭頭“長歷法”時間數軸,其中間的一點表示“零天”!傲闾臁币郧氨硎厩耙粋五千年,“零天”以后表示下一個五千年。
回首五千年
在前一個五千年中,距“零天”2500年、500年、100年的三個時段尤其引人關注。
距離“零天”2500年左右的時段,是世界文化呈現大發展、大飛躍的“軸心時代”,中國的孔子、老子、墨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猶太教先知;古印度的釋迦牟尼……都出現在這個時段,大批原創的思想在這時涌現,至今一直影響著東西方文化的發展。每當人類社會面臨危機或新的飛躍的時候,我們總是回過頭去,看看軸心時代的先哲們是怎么說的。
距離“零天”500年左右的時段,是西方“文藝復興”的時期。這場文化運動從意大利興起,在16世紀時已擴大至歐洲各國,其影響遍及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宗教等各個方面。文藝復興,有重生、新生的意思,是人類在經歷“軸心時代”后,文化發展的又一個高潮。在這一時段,中國雖然有不少文化成就,例如新儒家興盛發展,但并沒有出現一個可以和西方“文藝復興”相媲美的文化大變革的時代。
距離“零天”100年左右的時段,是中國出現“新文化運動”,力圖改變中國文化的封閉和落后狀態。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深刻內在差異,加之外在政治和經濟等因素影響,先后出現了“全盤西化”“國粹主義”“儒學復興”“中體西用”“綜合創造”等不同的理念和口號,形成長期中西文化激烈論戰,但真正意義上的“百家爭鳴”的理論建設時代并沒有出現,胡適等憧憬的“中國文化復興”,遲遲沒有到來。
展望五千年
在下一個五千年,我們可以利用“鏡像原理”,采用與上個五千年相對稱的方法,展望一下未來距“零天”100年、500年、2500年各時段的發展。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值得深思的推測。
從“零天”開始的今后100年,中國將逐漸擺脫千年“經學”傳統的羈絆,形成以“創學”為引領的新文化理論探索和普及時期,新思想、新理論、新學派不斷增長,徹底改變前一個100年中西論戰批判為主調、新文化理論建設滯后并被邊緣化的態勢。
從“零天”開始的今后500年,將出現一個與前100年西方文藝復興相呼應的“東方文化復興”的時期。西方文化的一條主線是以古希臘對“邏各斯”的探索、引申和發展起來的,并在500年前文藝復興中獲得新的生命力;而東方文化的一條主線是以古代中國對“道”的探索、引申和發展起來的,“道”必將在今后500年的東方文化復興中大放異彩。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科技文化與人文文化將以平等的地位,協同共建有全球意義的“第三種文化”。
從“零天”開始的今后2500年,將出現一個人類與機器人“物我合一”的新時代,并演進出與之相應的嶄新文化;現在文化的各種長期勢不兩立的文化形態斗爭,將在一個更高的文明層面獲得會通;出現一個以地球文明為中心,多星球文明協同發展的全新“軸心時代”。
站在新紀元的起點
五千年一次的新紀元,從時間上講,是送舊迎新,就中華文化而言,面對的是“承道統,啟新命”。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經濟、政治、文化改革的整體互動,當前文化的最大問題是:就文化自身內因而言,在強大的新舊“經學”傳統慣力制約下,急功近利的文化碎片、經學式的考證思辨成了中國哲學與文化的主流,系統的新文化理論探索稀少并被邊緣化。
如前所述,五四新文化運動已經90多年,現在應從中西文化的辯論階段,轉向中西文化會通的理論建設和大眾普及新階段。筆者認為,新階段的核心問題是“文化新命與大眾覺醒”。文化新命的起點是3000年前《詩經》所說的“周雖舊邦,其命惟新”,經過《易傳》“生生日新”學說的理論概括和提升,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而現代以來,張岱年等許多大師認為:“生即是創造”,這句著名金言,頓使“新命”的內涵,從“生”躍升到“創”的新境。
我們可以用“畫龍點睛”比喻中華新文化理論建構:這個龍就是“道”,代表中華文化的道統傳承;這個“睛”就是“創”,代表中華文化價值觀的更新。兩者融會貫通而成的“創造之道”,是中華新文化精髓和理論核心所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084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