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對人類理性認知的局限有深刻認識。他認為人類知識就像一個圓圈,知識越多表圓圈越大;然而正因為圓圈越來越大,使得人類“已知”和“未知”的邊界越來越長。因此,承認自己“無知”的人,通常正是知識豐富而圓圈很大的人。人類傾向記憶那些大腦邏輯理性能夠解釋的事件,而選擇“忘記”邏輯理性無法理解的事情。但正因為有了那些孜孜不倦地研究未知領域的人,人類知識的圓圈才會越來越大,人類文明也才可能逐漸進步。千百年來,很多和人類各類活動有關的奇特古怪的事件,在各種因緣巧合之下,終于成為千古之謎。十大奇案,可以當成奇談怪論,也可提醒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浩淼無邊。
1.基督圣體裹尸布
1898年5月28日皮亞(Secondo Pia)拍攝的裹尸布上的影像的反面顯示出一張正面的臉,這張圖像后來被用作天主教堅信禮中“耶穌圣容”的一部分
在意大利都靈大教堂范圍之內的薩夫瓦公爵世家的一座小禮拜堂里,保存的一塊14尺5寸長、3尺8寸寬的布,布上隱隱約約有一個人的前身和后身的影像。這塊布每一百年大約只拿出來公開展覽四次,每次展覽,遠近成千上萬的教徒都趕來瞻仰。他們相信布上的影像就是耶穌基督的真容。這塊布就是有名的“都靈圣體裹尸布”(Shroud of Turin),也是基督教在全世界保存得最嚴密,引起最大爭論的一件遺物。
據說在早期基督徒被壓迫的時代,這塊圣體裹尸布被人世藏起來有三百年之久。后來落入君士坦丁保拜占庭帝國統治者之手,曾兩次險遭戰火毀損,最后移到都靈大教堂公爵住處,從1578年起一直保存到今天。
1898年5月28日,裹尸布在都靈大教堂展出的時候,意大利考古攝影家塞貢多·皮亞(Secondo Pia)獲準給它拍照。令人驚奇的是,裹尸布上的這個形象,如果使用黑白攝影中的“反轉”即左右相反、黑白顛倒的方式觀看,會比在正面自然的黑白影像之下,顯得清晰得多。
法國醫生,著名的裹尸布研究學者皮爾·巴貝特(Pierre Barbet)首先在1898年發現這個“負像”特征。他解釋:“它具備所有普通照片的特點,你眼中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相反的:黑的是白的,白的是黑的。而唯一和普通照片不同的是:都靈裹尸布的‘負像影片’,上面沒有陰影,而一般普通的黑白攝影,則一定會有陰影。”
都靈圣體裹尸布全長“負像”底片
歷史上第一張有人物形象的黑白攝影圖片,大約出現在1838至1839年期間。懷疑論者認為,都靈裹尸布上的這個“黑白底片”的人物是在中世紀(1492年至1530年之間)被偽造出來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它也要比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白照片早了將近400多年的時間!這怎么可能呢?
后來,法國一位著名醫生德拉治開始研究這件古物,在1902年把他研究的心得送交法國科學院。報告說,這是一幅十分精細的人體影像,顯示其人生前飽受酷刑,終至遭遇到釘死十字架上慘不堪言的痛楚。尸體上撒著蘆薈粉,布上仍找得出蘆薈粉的殘跡。批評者認為裹尸布根本是偽造的,是一位聰明畫家的杰作。德拉治醫生則說,布上看不出有上色的痕跡。
1931年,另一位專業攝影師吉塞比·恩利(Giuseppe Enrie)獲準再為圣體裹尸布拍照。他的底片的質量當然遠超過1898年所拍的那張,經過研究之后他說:“影像絕不是畫家的手筆。把底片盡量放大后,看不出布紋里有絲毫顏料的痕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568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