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漢墓里發現罕見“蜻蜓眼”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未解之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蜻蜓眼玻璃珠。資料圖片

  關于蜻蜓眼

  據了解,在新疆發現的一顆蜻蜓眼式玻璃珠可以追溯至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隨后,在山西、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又出現了一批春秋末戰國早期蜻蜓眼。從戰國中期開始,隨著楚人對玻璃制造技術的掌握,蜻蜓眼式玻璃珠與一批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玻璃產品以楚地為中心,廣泛分布于中國南北14個省。秦以后,蜻蜓眼式玻璃珠在中國逐漸銷聲匿跡,只是在云南、新疆、廣東等地發現少量漢代蜻蜓眼式玻璃珠。

  漢代流行厚葬,考古人員總能在漢墓里發現或多或少的隨葬品,除了常見的陶器、銅鏡、佩劍等外,還有不少稀奇的寶貝。記者昨獲悉,我市考古人員從一座古墓里就清理出了一只制作精美的“蜻蜓眼”。

  罕見

  漢墓里發現較大“蜻蜓眼”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只制作精美的“蜻蜓眼”很像一只黑眼球,和小湯圓一般大,但是通體布滿了圖案,這些圖案都是蜻蜓眼睛的造型,很逼真,也很傳神,使人不得不佩服2000多年前的古人工藝之精湛。

  據悉,這只精美的“蜻蜓眼”出自一座漢墓,考古專家表示,“蜻蜓眼”很少見,而這么大的“蜻蜓眼”更是罕見。

  疑問

  “蜻蜓眼”咋做的?有何寓意?

  記者仔細端詳了半天,也沒看出這一個個蜻蜓眼睛圖案是如何鑲嵌到“蜻蜓眼”上的,那么,它是怎么做出來的呢?考古專家認為,這么漂亮的“蜻蜓眼”是由古代玻璃合成的。

  “蜻蜓眼”放置于古墓里,蘊含著怎樣的寓意呢?從舊石器時代起人類就認為正眼看人,神或邪魔的眼會給人帶來厄運,不過,有些神的凝視反而是有益的,因此人類把“眼”畫在洞壁、建筑物上、墓里, 或戴在身上當護身符,以抵消“邪惡眼”帶來的厄運。這種具有保護力量的眼自古以來多以”珠子“形狀出現,因為它便于戴在身上驅邪。

  漢代體現視死如生觀念,可能這位漢代的墓主人平時就佩戴著這只“蜻蜓眼”,墓主人去世后,家人就將“蜻蜓眼”作為心愛之物陪葬。

  意義

  或將見證漢代揚州的中外交流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學界已基本形成共識,認為戰國中期前的蜻蜓眼式玻璃珠應當和域外有著密切的聯系。即中國早期的此類玻璃珠應是從國外引進。

  本報最近幾年一直關注的盱眙大云山漢墓出土的一套22件玻璃編磬,改寫了中國玻璃制造史。原來,編磬一般由石頭雕成,但這組編磬是由比石頭還要重的鉛鋇玻璃熔鑄而成,看起來像青白的玉石,且無色透明。而大云山出土的不少珍貴的域外珍品,也說明早在西漢時期,揚州就有了中外物質文化交流。據了解,漢代的東西方之間通過“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進行連接,在漢王朝物品被運往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的同時,來自這些地區的工藝品和原料也源源不斷地進入漢王朝。

  在江都王劉非一號墓出土的銅器中,鎦金銅像、鎦金

  銅犀牛與馴象奴、馴犀奴,均為國內首次發現。專家表示,從出土的大批珍貴文物可以看出,江蘇古代文明是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交匯、海洋文明與大陸文明相融的發達文明,這些域外珍品的重見天日,也將助推揚州正在進行中的“海絲”申遺工作。

  而今,在揚州境內又發現了漢代“蜻蜓眼”,或許將成為考證揚州在漢代進行中外交流的又一珍貴實物資料?脊艑<冶硎,漢代與東南亞的玻璃交流是很重要的內容,至于現在出土的“蜻蜓眼”是否舶來品,考古人員正在進一步研究考證。

推薦文章:蠑螈黃石公園火山良渚文化諾亞方舟之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7720.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