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過去的20年內,天文學家對宇宙星系展開了研究,發現宇宙星系幾乎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含有大量氣體的星系,能夠為恒星形成提供足夠的原材料,內部擁有恒星形成區。
另一種星系就是接近死亡的星系,內部幾乎沒有足夠的原材料,恒星形成的速率大大降低,有些幾乎沒有新的恒星出現。
恒星形成的速率大大降低
于是科學家就開始研究準死亡狀態星系的致死原因。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YingjiePeng稱長達數十年的研究表明,那些星系是被“勒死”的。
新生恒星被逐漸扼殺宇宙星系的“死亡”案件被認為是普遍的存在的謀殺案,科學家在過去數十年內雖然觀測到星系內恒星形成速率降低,但不能確定什么機制扼殺了恒星形成,于是這個謎底就變成20年來最具挑戰的難題了。
科學家提出了兩個途徑來解釋星系中恒星形成速率降低的問題,一種解釋是新生恒星被逐漸“扼殺”,恒星形成所需要的氣體物質逐漸減少。
原因來自星系內部,比如黑洞。另一個解釋是其他星系的引力對另一個星系產生作用,導致后者氣體被剝離,無法形成新恒星。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引力對另一個星系產生作用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科學家對銀河系附近大約2.6萬個星系進行觀測,發現了大多數星系死亡都有類似的共同點,那就是窒息,科學家認為這是第一個確鑿的證據顯示星系是被勒死的。
由于恒星主要有氫和氦構成,于是科學家將注意力放在尋找金屬濃度上,因為恒星通過核聚變可產生多種金屬元素。結果發現死亡星系內擁有大量的金屬元素,這一結論與星系被絞殺的過程相一致。
死亡星系內擁有大量的金屬元素
計算機模型表面,絞殺一個星系需要40億年才能熄滅恒星形成,幾乎可適用于95%以上的星系演化。但對于一些質量較大的星系,科學家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揭示它們的死亡原因。
隨著美國宇航局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在2018年深空,我們將通過多目標光學儀與近紅外光譜觀測宇宙星系,找出它們的死亡原因。本項研究發表在5月14日出版的Nature雜志上。宇宙中的星系也是有壽命的,它們也會因為某種原因而死亡。有的是壽終正寢,有的則被人謀殺。星系死亡之謎還在破解中,希望可以早日找到真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902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