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認為早在數十億年前,地球就受到大量的彗星等天體撞擊,不但提供了水資源,也包含了潛在的生命有機成分。為了了解更多關于遙遠恒星系統中彗星群的信息,天文學家重點研究了距離地球大約63光年處的一個恒星系統,其被稱為繪架座β星。該天體的年齡只有1200萬年,但已經有一個行星被確認存在于這個恒星系統中,與其主星的距離大約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0倍,即十個天文單位,或者將近9.3億英里,約為15億公里。
科學家使用歐洲空間局的赫歇爾空間望遠鏡對繪架座β星系統進行掃描研究,發現恒星周圍的物質吸收了一些來自恒星的光線,科學家通過光譜分析識別是這些是哪些材料。研究人員在其中發現了橄欖石晶體的痕跡,當其形成于宇宙空間中時通常該物質富含鎂,如同在太陽系早期環境中出現的古老彗星物質,并非像小行星那樣聚集著富含鐵的橄欖石物質。
繪架座β星系統周圍的彗星云位于較冷的區域內,大約距離該恒星15至至45個天文單位,來自赫歇爾空間望遠鏡的數據表明其中含有非常豐富鎂的橄欖石物質,此外這些晶體組成了大約3.6%的塵埃物質環繞于恒星周圍,使得其特征與我們太陽系中最原始的彗星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利時魯汶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伯納德·拉默特德弗里斯認為我們發現探測到了另一個行星系統中特別物質的“光譜指紋”,在該系統中的塵埃盤顯得非;璋担@項發現使人感到非常驚嘆。
研究表明橄欖石晶體可以在距離恒星僅10個天文單位的空間中形成,事實上由于彗星進行周期性的運行,可以將這種材料定期帶離恒星周圍的軌道。在繪架座β星系統周圍塵埃帶上出現的結晶橄欖石與太陽系中的古老彗星存在類似之處,在這些恒星周圍的物質可能具有相似的混成方式,即使繪架座β星質量達到了太陽質量的1.5倍,亮等是前者的八倍,也可以形成與太陽系相似的彗星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918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