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劉邦殺掉韓信真的是因為他^造--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未解之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看來韓信的熱臉是貼在了劉邦的冷屁股上,劉邦并不體諒韓信同志對大漢事業的忠心耿耿,而且到了極不放心的地步。


劉邦的屁股之所以冷,是因為他的屁股坐在領導的位子上。


楚漢戰爭剛結束,某個凌晨,韓信還在做春秋大夢呢,劉邦已經悄悄地進村了,在韓信的指揮部里一坐,把印符揣在了自己兜里,就開始發號施令,等到韓信來拜見,他的部隊已經收歸中央了。


韓信本無野心,對劉邦的奪軍行為也沒什么怨言,更何況劉邦馬上就封他為楚王,定都下邳,下邳這個地方大家讀過《三國演義》,應該比較熟悉,就不羅嗦了。


昔日的蹭飯郎,今日的諸侯王,韓信衣錦歸故里,大概是心滿意足的,所以心情也不錯,給了老大娘1000黃金,報答了昔日恩情。那個亭長,給了100銅錢說:“可惜你有始無終!”這亭長回家之后,自然抱怨老婆,可是已經追悔莫及。


至于那個潑皮,韓信不但不殺,而且提拔他做了公務員,小韓宅心仁厚,確如后人評價:


“厚而不黑!”


臉皮很厚,可是心不夠狠!


那邊卻有人惦記著韓信呢!


公元前201年,冬天,有人舉報韓信謀反,劉邦問部下,部下言論一致:


“馬上發兵,活埋了這小子!”


司馬路的閑話:


看來韓信的火箭式提拔確實得罪了許多人,司馬路察看史籍,沒有一個人、一個字為韓信辯護,嫉妒的力量是如此可怕!


劉邦和陳平商量了一下,硬來恐怕打不過小韓,還是要來陰的。


于是發出通知說要到云夢澤風景區旅游觀光,云夢澤屬于楚國,韓信當然要來迎接,大冬天的皇帝要來玩,小韓不做賊,心里也發虛,砍了在楚國避難的老朋友鐘離昧的頭,去見皇帝,當場就讓皇帝給埋伏了,十幾個御前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后面的副車上。韓信又不是項羽,頭腦雖好,拔山的蠻力沒有,所以束手就擒。


唉!韓信嘆息道:“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劉邦有點不好意思了,回到洛陽,釋放了韓信,當然楚王當不了了,給你個淮陰侯做做吧!也沒有實際的領地,實際上是軟禁在京城了。


至于楚地,劉邦就分給了自己的親戚們。


韓信從此就在京城閑住,跟樊噲、周勃、灌嬰這些人平起平坐。不過瘦駱駝也比馬大,樊噲等人對小韓還是有點敬畏,有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迎送,說:


“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


韓信離開樊家,對手下人說:


“沒想到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司馬路的閑話:


韓信有點不知死活了,人家已經架起鍋,煮好湯,就等你下鍋了,你還在驕傲自大得罪人!


在被軟禁期間,韓信與張良一起搞軍事理論研究,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并且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一代將星和天才智囊相聚,應該有精彩火花,然而史書一字不記。其實當時張良先生完全洞察時勢,假托修仙,避開是非,若能點醒韓信,或許能保全他的xing命。(轉貼者點評:張良這小子為什么就不能拉韓信兄弟一把,良心大大的壞了�。�


但是韓信的悲劇情節卻在繼續發展,他的老部下陳?被任命為巨鹿郡郡守,韓信居然唆使小陳謀反,如果史書記載屬實的話。(司馬路認為,其實這件事很可疑,史書記載說韓信是和陳?說了些悄悄話,陳?不久就反了。但既然是悄悄話,陳?后來死無對證,韓信自己不說,內容又是何人揭發來)


前197年,陳?果然謀反,劉邦御駕親征,韓信請了病假。


第二年春天,正月,劉邦還沒回來,皇后呂雉管事,有個人自稱是韓信門客的弟弟,舉報韓信與陳?勾結,計劃在夜里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奴隸,策應陳?方面。


(司馬路認為,這件事就更可疑了,韓信手握重兵時不謀反,當了人質反而要謀反,而且是領著一群囚犯和奴隸^造**,以韓信的智商,能干這蠢事?史書記載說韓信與這位門客有矛盾,因此門客的弟弟前去揭發,可見是私人恩怨成為了當權者殺人的借口。)

于是蕭何上門來告訴韓信,說皇帝在前線大獲全勝,邀請韓信一起入宮慶賀。


韓信一進宮門,就讓大內高手捆縛起來,這回遇到的角色可比劉邦狠,一聲令下就誅滅了韓信三族,據說他本人則是死在長樂宮中的鐘室里。


韓信臨死前嘆息說:


“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結果倒霉的蒯通后來也差點送命,好在劉邦講道理,放了他一馬。


司馬路的閑話:


但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韓信確實沒有謀反的意思,因為蒯通的計謀就是叫他謀反,“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韓信也只好怪老天爺了!


劉邦回來,聽說韓信被殺,他的反應是“且喜且憐之”,這五個字確實寫出了老劉的心情。劉邦對韓信,確實有些不滿意的地方。譬如滎陽戰局最危急的時刻,劉邦正指望韓信來救,韓信卻派了使者請求劉邦封他做代理齊王,這不是要挾么?劉邦當場就要翻臉,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對他說了悄悄話,劉邦意識到形勢逼人,這才改口說:


“要當就當真王,假王算什么!”


于是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但劉邦無法抹滅韓信為自己打下江山的巨大功勞,這也就是劉邦一直難以對韓信下死手的緣故。


唐人劉禹錫有詩一首: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后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寫下名句“鋤禾日當午”的李紳也有詩紀念韓信,題為《卻過淮陰吊韓信廟》


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英主任賢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龍鱗。


賤能忍恥卑狂少,貴乏懷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


明哲防身,說得容易,李紳自己也做不到,又何必苛責古人。


在詠嘆韓信的詩詞中,其實有一首最令司馬路扼腕嘆息。


一飯君知報,高風振俗耳。


如何解報恩,禍為受恩始。


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


陵谷有變易,遑問赤松子。


所貴清白心,背面早熟揣。


若聽蒯通言,身名己為累。


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


作者為誰?


大明袁祟煥。


不覺愴然置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0684.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