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解密“空中怪車”事件(圖文詳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未解之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1994年12月1日凌晨3時20分左右,在貴陽市白云區都溪林場發生了被稱為"空中怪車"的事件。在幾分鐘的時間內,都溪林場馬家塘林區400多畝松林成片地被攔腰切斷,在一條長約3公里,寬150米至300米的帶狀區域里只留下1.5米至4米高的樹樁。與都溪林場相距5公里的都拉營鐵道部貴陽車輛廠也同時遭到了破壞,廠區棚頂的玻璃鋼瓦被吸走,磚砌圍墻被推倒,鋼管被截斷,重達60噸的火車車箱位移了30余米遠。

令人奇怪的是,其間竟沒有任何人畜傷亡,電力、電信設施也未遭損失。對于空中怪車事件的災害原因,1995年,中國UFO研究會曾經邀請了相關的專家做出了一個較為主流的判斷意見,那就是它是由陸龍卷引起的。氣象專家取了一個空氣"下擊暴流"的特殊名詞來解釋這一現象。但反對者卻從龍卷風的形成機制上作出了反駁,認為,貴州高原多山的地形不可能形成龍卷風,而且,當晚氣象部門也沒有龍卷風的觀測記錄,不僅如此,貴州70年的氣象資料當中,也沒有龍卷風的記載。

由于專家們的爭論,中國民間將都溪林場"空中怪車"事件與河北的飛人事件、黑龍江鳳凰山孟兆國事件列為中國三大神秘"UFO事件"。

一些專家認為是"外星人"杰作

白云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人們對UFO現象的解釋有四種說法:①自然現象;②對已知現象或物體的誤認;③心理現象;④地外高度文明的產物。由此形成兩大派別:一種認為所謂不明飛行物可以用現代自然科學理論加以解釋,所謂不明飛行物是不存在的;另一種觀點認為不明飛行物是用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不明現象。

針對"空中怪車"事件,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是飛蝶留下的痕跡,是"外星人"的杰作。貴州科學院高級工程師馬瑞安在十年間一直沒有停止對"空中怪車"的研究,他認為當天晚上有不明飛行器的出現不是人們的猜想,而是確有其事,它就是類似于射流推進器的飛碟,根據他以前的實驗理論和現場的破壞情況,他甚至算出了這個飛碟的直徑在200米左右,而這個巨大的飛碟當晚在飛過這一區域時,受到了壞天氣的影響。

根據這個原理,馬瑞安研制的一些小型碟形飛行器,曾經成功地上天飛行過,并且以其良好的特性,受到了業界的關注。飛碟誤入這個區域后,由于受到冰雹和雨的影響,把冰雹和雨泥抽進發動機,影響了發動機,它大量在里吸熱,這個吹出來的這個氣流就大大減少了,影響了它的升力,它從空中掉下。但是一掉下來,由于結構很優秀,它所產生的氣墊力相當大,它又彈跳起來,進入第二個區域,第三個區域,這樣跳了幾次,然后再往遠處飛。

馬瑞安認為,這個飛碟可以旋轉,也可以不旋轉,根據那天的情況,它很有可能采取的是不旋轉飛行的姿態。根據空氣動力學的原理,在飛碟的兩端就會形成像飛機翅膀那樣形成的那個渦流,從而就可以對樹木造成破壞。因此,飛碟在降落的過程中,完成對于林場和車輛廠的破壞。

然而,按照馬瑞安的射流推進理論,卻對林場斷樹下的落葉層完好無損這一疑問也無法解釋。

雖然時間過去了十多年,"空中怪車"給事件發生地留下了相當多的后遺癥,如遺址部分地區發生了變異現象,出現強磁場,樹木嚴重滯長。同齡松樹已長到10多米,而這一區域的松樹僅長了1米左右。

沒有證據表明有外星人存在和外星人造訪過地球

長期從事天體化學和地外物質撞擊事件研究的歐陽自遠院士說:"從感情上來說,我個人非常希望有外星人,畢竟我們所了解的宇宙中,地球上的人類是孤獨的;從理論上講,外星人是可能存在的,因此有些國家開展了地外文明的探索;但實際上,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外星人存在和外星人造訪過地球。所以,地球上有關外星人的傳說和報道,都是假的、編造的,沒有任何根據。外星人的各種傳說和報道,已經時髦成為新的造神論。"

歐陽自遠指出,白云區都溪林場的被稱為"空中怪車"的事件,其實是一個正常的普通的氣象災害,沒有什么可奇怪的。

歐陽自遠分析說,人類在太陽系及太陽系之外的星系尋找自己的同類,這是一種人類無限探索精神的體現。但目前來看,在太陽系里要找到高等智慧的人類是沒有可能了,當前科學家們連最初始的原始生命都沒有找到,他們寄希望于太陽系以外的星系。

通過不斷的尋求,目前在太陽系里沒有找到高等智慧的人類,科學家們連最初始的原始生命都沒有找到,他們寄希望于太陽系以外的星系。目前天文學家已經觀測到155個太陽系外的類似于地球的行星天體,但計算下來,就算這些天體上有高度文明的智慧生命,也難以生存并往返于地球之間,因為這些天體,第一體積過于龐大,第二距離太遠。有一顆距地球有50光年的太陽系外行星,用最快速的火箭,要飛行上百萬年才能到達地球,這個障礙難以逾越。

神奇的外太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渴望走出地球而且已經有能力走出地球,了解地球以外的外太空世界。向外太空進行探測,是人類精神探索的發展,也是人類科學文化發展的必要需求。

歐陽自遠院士介紹說,目前,人類所在的地球正處于壯年期。45億年后,地球將會變成一塊圍繞太陽旋轉的大石頭。屆時,地球內部非常寧靜,沒有巖漿和火山活動、沒有板塊活動和地震,也沒有地震引發的海嘯。地球表面的大氣、海洋活動,繁茂的生物圈,主要由太陽能控制。隨著地球生態環境的惡化、能源消耗增大,人類要在地球之外,拓展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離人類最近的天體??月球,成為人類飛出地球,進行深空探測的一個門檻。通過十多年的探測,科學家們發現,月球上有兩種資源將會給地球帶來重大貢獻,為地球的能源發展提供新思路。一是月球的太陽能,二是月壤中的氣體如氫、氦、氖、氬、氮等資源,尤其是核聚變燃料氦-3。科學家初步估算,月球上有100萬-500萬噸氦-3資源量,能夠滿足地球上萬年的能源需求。

其次,是對火星的探測,第三是對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巨星"的探測,第四是對小天體??小行星,掃帚星(彗星)的探測,以及對水星、金星、太陽活動的探測等。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完全有辦法小天體撞擊地球,從而避免由此所誘發的生物滅絕事件。

小天體雖然體積小,但速度非?,達每秒45公里。全世界的核武庫大概有1000個氫彈、1000個百萬噸的炸彈,而一個小天體的能量相當于700多倍的全球核武器的炸彈能量,這是非常巨大的災難。

目前,宇宙中還有幾百個小天體繞著地球,它們很可能撞擊地球。為了有效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全球已經建立了近地小行星觀測網,假若能夠在一年前發現有可能與地球相撞的小行星,就能夠及時采取措施,摧毀它,使它改變其運行軌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47584.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