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同步加速器輻射顯微X線斷層攝影術,科研人員重構了這種胚胎的三維圖像
據美國《連線》雜志網站報道,在中國西南地區發現的一系列化石以空前的細節展示了復雜生命體的起源,使人們已知的復雜生物的起源時間又至少向前推了4000萬年。
很長時間來,科學家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惑:寒武紀前古老的地層中缺乏多細胞動物化石。經過一百年科學破冰之旅,科學家上世紀90年代在貴州省甕安縣發現的化石群解決了這一難題。這些生物化石是在貴州省甕安斗山陀組沉積層發現的,這一沉積層形成于大約5億9000萬年前,恰好處于埃迪卡拉紀原始動物群讓位于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后萬花筒般出現的復雜生物之前。它標志著以多細胞動物為特征的動物界全新歷史的開始,以及漫長而單調的單細胞生物歷史的結束;它是動物黎明世界第一刻的記錄。當時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了《化石發現為揭示關鍵而神秘的生命歷史展現了前景》和《神秘時期新的曙光》兩篇評論文章,高度評價了這一發現。
埃迪卡拉紀,或稱新遠古紀III(Neoproterozoic),是隱生宙最后的一段時期,一般指620-542百萬年前。而之后的寒武紀是顯生宙的開始,標志著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在寒武紀開始后的短短數百萬年時間里,出現了包括現生動物幾乎所有類群祖先在內的大量多細胞生物并迅速增長,這一爆發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稱為“生命大爆炸”。
在埃迪卡拉紀,結構最復雜的動物也是扁平的身體,簡單對稱,如同棉被或床墊一般。而在寒武紀,動物們進化出被稱為“雙邊對稱”的結構,比如有獨特的正面和背面,頂部和底部。斗山陀化石群的形成時代恰好位于這種轉化的“節點”上,而且保存完好,科學家能分辨出單個細胞。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19日刊登了有關這一發現的文章,對這一化石群進行了描述,不過它們不是成形動物的化石,而是其胚胎化石。
借助同步加速器輻射顯微X線斷層攝影術,科研人員重構了這種胚胎的三維圖像?蒲腥藛T發現這些胚胎是雙邊對稱,而且分屬于兩個不同的生物分類群。因為兩個不同類群的差異很大,所以科學家推斷雙邊對稱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
之前已經有一些科學家懷疑雙邊對稱的復雜生命體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炸”之前已經出現,但苦于沒有確鑿證據?蒲腥藛T在文中寫到,“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炸’4000萬年前,這些雙邊對稱動物已經分化成關系較遠的不同種群。雙邊對稱動物最后的共同祖先比通常認為的要久遠許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216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