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基瓦利納村,當地居民正修建一道人工防御墻。
該村能夠修建房屋的土地越來越少,當地建筑物幾乎都違反了聯邦和州制定的安全法規。
美國阿拉斯加州一個沿海村莊正在漸漸沉入海底,預計只剩10年“壽命”。每次暴風雨過后,陸地面積便縮小一些,令數百名居民惶恐不已。與全球其他面臨被海水淹沒威脅的沿海地帶不同,美國這一村莊并非僅僅是遭遇海平面上升,而主要是由于村莊所在島嶼底部像蛀牙一樣被“蛀蝕”掉,才會逐漸沉入海底。
現狀
離海平面1.8米至3米
美國《洛杉磯時報》8月30日報道,阿拉斯加州西北部基瓦利納村及其附近地區的海灘面積和冰層面積正在漸漸縮小,村莊正在緩緩沉入海底。據美國陸軍工程兵估算,預計到2025年,這一村莊就會徹底沉沒于楚科奇海中。
當地不少人擔憂祖祖輩輩的墳墓會隨著故鄉沉入海底,只好趕緊往外地遷祖墳。
據知情者回憶,這個村莊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卻僅在海平面以上1.8米至3米,下沉速度之快令人心驚。每一場暴風雨,都意味著當地居民們又失去一部分土地。
探因
天然屏障北極地區海冰消融
事實上,基瓦利納村所在的島嶼正在像蛀牙一樣,遭遇持續性的“蛀蝕”,因此才會如此迅速地沉入海中。
原來,來自北極地區的海冰曾經構筑成一道天然屏障,保護這個島嶼免受暴風雨侵蝕。但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冰消融,小島的天然屏障不復存在,村莊的命運變得岌岌可危。
當地居民曾于2008年修建一道人工防御墻,但是在2011年一場特大暴風雨面前顯得不堪一擊,最終仍然不得不緊急疏散人員。
未來
400多居民將成“氣候難民”?
眼下,當地400多名居民的日子相當不好過。畢竟,對于一個即將沉入海底的地區而言,想要招商引資簡直難如登天,也就無從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美國媒體報道,當地80%的居民家中沒有抽水馬桶,只能使用自制的簡易如廁裝置;由于缺乏資金和土地用于新建學校,只能讓154名學生擠在一所小學校里。
據當地居民米利·霍利介紹,眼下能夠修建房屋的土地越來越少,凡事只能“將就”,于是當地建筑物幾乎全部違反了聯邦和州制定的安全法規。
更糟糕的是,當地人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受到威脅,例如海豹、北美馴鹿數量驟減。按照霍利的說法,“我們部落通常會打獵80至100頭海豹,今年恐怕只能獵到8頭海豹。我們將面臨干肉和油脂短缺”。與此同時,野生黃莓和黑莓卻因氣候變暖而“瘋長”,令人哭笑不得。
現年13歲的謝爾比·亞當斯說:“海洋正在慢慢蠶食我們的島嶼,我們必須搬走。”據新華社
又訊 美國國際公共廣播電臺(PRI)的一篇《這些阿拉斯加村民將成美國首個氣候難民?》的報道稱,上世紀末該村曾投票決定搬遷,但是搬遷費用昂貴,他們曾在起訴數家化工染料公司尋求保障金,但是被駁回。(景青)
■ 相關新聞
奧巴馬“首訪”北極圈關注海平面上升
奧巴馬定于當地時間8月31日出發,開始對阿拉斯加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他將是第一位對這片“北極圈”區域進行訪問的美國在任總統。到達阿拉斯加后,奧巴馬將會晤一個阿拉斯加原住民組織。展示同阿拉斯加原住民的關系也是奧巴馬此行的目的之一。此行,奧巴馬還將北美最高峰名字,從以美國前總統名字命名的麥金利峰正式更名為迪納利峰。“迪納利”是阿拉斯加當地一種語言。 據新華社
又訊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今年夏天白宮工作人員曾為奧巴馬的北極地區訪問到基瓦利納村采點,在最新的行程安排中,奧巴馬將訪問距離基瓦利納村不到100英里的科策布,科策布今年也經歷了有記錄最熱的5月。報道指出,奧巴馬在余下的任期內重點關注對象之一就是氣候變化問題。奧巴馬在上周六的講話中提到阿拉斯加正面臨著海岸線被侵蝕的氣候問題。紐約時報文章指出,美國正在“北極爭奪戰”中追趕俄羅斯。奧巴馬訪問阿拉斯加,將氣候問題而非能源擺在首位,是由于美國在北極“創業”上落后于其他國家,其中主要是俄羅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38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