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9月4日消息,據媒體報道,一項最新國際研究發現,經濟的繁榮可能是導致少數民族語言消失的重要因素,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成為語言滅絕的“重災區”。
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科研人員與丹麥、美國和法國同行一起在3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參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于瀕危物種的定義標準,為衡量語言喪失情況確定了幾個風險因素。其中包括,某種語言的使用人數、他們居住的地理范圍,以及這些語言使用者數量下降的速度。
綜合大量的語言數據庫資料并結合以上因素考察后,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水平與當地語言多樣性的喪失情況明顯相關。美國西北部、加拿大、歐洲北部和澳大利亞等地語言消失情況最為嚴重。
研究人員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一種語言往往會占主導地位,人們通常需要調整自己的語言習慣,來適應這種變化。盡管人們有選擇語言的自由,但有意識地保護瀕危語言對于保持人類文化多樣性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680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