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組成員在對懸棺進行科考。
江鴻 夏程琳
專家組成員在對懸棺進行科考。
5月8日,一支由中國社科院、中科院、北京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意大利駐中國大使館、韓國文化財研究所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20多位專家組成的江西鷹潭龍虎山崖墓文化 科考隊,深入到龍虎山核心景區,對古越懸棺洞穴進行為期10天的實地科學考察。這是我國迄今最大規模的古懸棺科考,吸引了眾多傳媒的關注。
在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晚期和戰國早期,當時的古越人的哪種階層會采用崖墓葬?為何采用這種絕壁洞穴法墓葬來安葬亡靈?先人采用怎樣的方式把巨大棺木運送至懸崖峭壁上的洞穴之中?類似的團團迷霧,給龍虎山崖墓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同時也給國內考古界出了一道千古難解之謎。
懸棺中的新發現
龍虎山懸棺分布點多面廣,專家組決定科考按水、陸、進洞三條線路同時進行。專家們實地考察了仙水巖、仙人峰和米倉峰等崖墓,采取搭建攀登架的方式進入了龍虎山最大的古懸棺洞穴進行實地勘察。先后查看數十座古懸棺,不僅發現了保存最完整的帶有封門板的懸棺及新的古懸棺群,還初步找到了一些重要的考古新線索。
這次考察隊員在棺木中發現的有席紡篩紋的“印紋硬陶罐”,代表了春秋戰國時期陶器工藝的最高水平。在懸棺葬中出土的紡織構件和紡織品中,有我國最早的斜織機和印花織物,這一發現將我國成熟的紡織機械史向前推進了500年。專家們根據已發現的部件,初步繪出了一部斜織機草圖。這種可以手腳并用的斜織機械不僅大大提高了紡織效率,其織物的品質也更加精細。此外,在木劍的劍鞘內還發現類似紙纖維的物質,中科院中國傳統工藝研究中心主任蘇榮譽研究員認為,這種纖維非常薄,如果是紙,那么中國造紙術將前推700多年。
目前龍虎山已發現202座懸棺葬。專家組認為,這充分說明龍虎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懸棺葬最集中、最密集、文物出土最豐富的地區,時代也是最早的。
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9019.html
相關閱讀:
美國加州出現奇怪的觸角型不明飛行物
史上最令人震驚的8次越獄:囚犯用雨衣制成逃生筏離開惡魔島
至今仍未能被發掘的世界三大絕世寶藏之謎
百年前探險家親見中國老僧懸浮盤坐
科學家模擬旋轉宇宙中的 時間旅行
史上最令人震驚的8次越獄:囚犯用雨衣制成逃生筏離開惡魔島
至今仍未能被發掘的世界三大絕世寶藏之謎
百年前探險家親見中國老僧懸浮盤坐
科學家模擬旋轉宇宙中的 時間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