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五陵原 “中國金字塔”解碼大秦雄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史前文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

未來的魅力在于無限可能,歷史的迷人在其風云跌宕;考古則使風起云涌不斷刷新。始終繞不開的,是帝王、都城、美人、戰爭。

帝王離去,王朝覆滅,人類綿延,文明見長。

關中地區因72座帝王陵被稱為“東方帝王谷”,因比埃及“王陵谷”帝陵還多,有世界第一帝王谷美譽。五陵原——帝王谷的核心,西漢11位皇帝中9位都葬于此,高聳的帝后陵冢被稱為“中國金字塔”。“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李白如是描繪。

2000年來,人們對于墓主命運沉浮、背后王朝興衰的探索始終不息;華夏龍脈秦嶺和關中母親河渭河,則以守護者的姿態娓娓道來——無關桑田滄海,這里是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發祥地,埋藏著偉大文明的基因密碼。

因此,我們心懷敬畏,帶著“西咸考古絲路探秘”船員來到五陵原,聽遺址發掘者、歷史和考古研究者在歷史遺址現場揭秘文明密碼。

此時,“五陵原”有個前綴——西咸新區秦漢新城。這就是歷史。

重大發現中國最早宮室壁畫在秦咸陽城

未解之謎秦咸陽城究竟有無城墻?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羅馬哲人奧古斯說,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沒錯,都城是王朝權力、財富、社會結構和國家形態的體現,建筑則成為權力的雄辯術。探秘秦文化,從秦咸陽城遺址開始。

公元前350年,不斷崛起、強盛的秦國要與東方六國爭天下霸主,同時商鞅要擺脫舊貴族阻礙變法,秦孝公遷都咸陽。從此,咸陽成為秦國統治中樞,歷代秦王增建了許多宮殿。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后的秦始皇,亦選擇咸陽作為帝國首都。咸陽城作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150多年,成為政令之所出。

滔滔渭水穿流于咸陽宮殿群之間,如銀河亙空十分壯觀;離宮別館,亭臺樓閣,連綿復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秦始皇在統一過程中,在咸陽原上仿建了六國宮室,擴建了皇宮,其后又向渭河南岸擴建興樂宮、信宮、阿房宮等宮殿,使咸陽成為當時最繁華的大都市,人口達60萬。

公元前206年,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火燒了渭河北岸秦咸陽城宮室,秦都毀滅。但秦王朝霸業卻以另一種形式被大漢推向新高潮,歷史的接力棒以權力暴力更迭完成交接。如今,站在秦咸陽城一號宮殿遺址高臺上,既不見曠世繁華,也未有覆滅衰敗,唯有波瀾不驚的知了在良田樹叢中洋洋盈耳。

1959年,位于咸陽市渭城區窯店辦事處北塬一帶的秦咸陽城遺址發掘。經過幾十年考古調查,發現從西起毛王溝,冬至渭河電廠二道塬上,分布大小宮殿遺址28處,鉆探出了秦咸陽城宮城區、手工作坊區、墓葬區的范圍及城郊的望夷宮、蘭地宮、六國宮殿等遺址位置,出土了1萬余件銅器、鐵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其中咸陽宮城位于窯店鎮牛羊村塬坡上下,面積2平方公里,城垣內外分布著33處大、中型建筑遺址,宮城城墻周長2747米,城壕、城門、道路位置清楚。

“我印象最深的是墻壁出現的壁畫,繪有馬、建筑物、麥穗等,都成了粉色,宮殿柱子上有黑灰,燒毀痕跡明顯。這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壁畫。”參與3號宮殿遺址挖掘的考古學家李毓芳故地重游感慨良多。據介紹,1974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后發掘了宮城內的1、2、3、4號建筑遺址,面積21130平方米,包括近百座水井、陶窯、灰坑、窯藏,出土了數千余件珍貴文物,以秦詔版、銅武士像、六國貨幣、“咸里”陶文最為著名。其中,1號宮殿既能處理朝政,又能休閑觀光,甚至有淋浴室、衛生室,功能與現代房子沒有區別。遺址出土的龍繞玉空心磚、瓦當、排水設施等,都體現了秦代城市建造水平的高超。

“秦經常遷都,軌跡是沿著關中平原,從西往東不斷遷移。其中最重要的一是雍城,作秦國都城近300年,另一個就是咸陽城。”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西北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席會東對先秦都城形制的介紹引起熱烈關注。

先秦時期都城最大特點是:以高臺宮觀建筑為城市主體和核心。各國建立宮殿,第一要義是尋找高地,如果沒有臺塬,就要在平地上夯筑起黃土臺,在臺子上建立宮殿和宗廟,然后在平坦地方安置市場、作坊、貴族居住區等功能域,體現了王權和神權至高無上。

“秦咸陽城屬于有機成長型而非自覺規劃型都市,最典型的特征是沒有城墻。”席會東說,秦咸陽城形制應該得到西周豐鎬兩京影響,豐鎬兩城都沒發現城墻。而李毓芳也表示,從70年代考古就一直沒找到秦咸陽城城墻。“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博士認為,在秦始皇的設計里,城市空間很大,城墻是包不住的,不過秦國故都雍城考古發現了城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0685.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