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伽馬射線暴殺死宇宙生命 或導致世界末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史前文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科技訊】5月3日消息,人類在不斷地探索宇宙,試圖尋找到外星生命的痕跡,不過據《科學》雜志報道,人類很難發現外星生命,原因是被稱為伽馬射線暴的恒星爆炸會經常性地清除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復雜的生命形式。

  兩位天體物理學家聲稱,在可觀測宇宙預計約1000億個星系當中,僅有十分之一能夠供養類似地球上這樣的復雜生命。伽馬射線暴還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后數十億年的時間里,無法演化出任何復雜的生命。

  那么伽馬射線暴會毀滅地球嗎?科學家們進行了解答,伽馬射線暴可以分為兩類:短伽馬射線暴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兩秒鐘;它們很可能是兩顆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二為一的時候發生的。長伽馬射線暴可以持續數十秒鐘,是大質量恒星耗盡燃料后坍縮爆炸時發生的。長伽馬射線暴比短伽馬射線暴更罕見,但釋放的能量要高大約100倍。長伽馬射線暴在短時間內發出的伽馬射線,可以比全宇宙都要明亮。

  持續數秒的高能輻射本身,并不會消滅附近一顆行星上的生命。相反,如果伽馬射線暴距離足夠近,它產生的伽馬射線就有可能觸發一連串化學反應,摧毀這顆行星大氣中的臭氧層。沒有了這把保護傘,這顆行星的“太陽”發出的致命紫外線就將直射行星地表,長達數月甚至數年——足以導致一場大滅絕。

  這樣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天體物理學家一度認為,伽馬射線暴在星系中氣體正迅速坍縮形成恒星的區域里最為常見。但最近的數據顯示,實際情況要復雜許多:長伽馬射線暴主要發生在“金屬豐度”較低的恒星形成區域——所謂“金屬豐度”,是指比氫和氦更重的所有元素(天文學家所說的“金屬”)在物質原子中所占的比例。

  利用我們銀河系中的平均金屬豐度和恒星的大致分布,皮蘭和希梅內斯估算了銀河系內兩類伽馬射線暴的發生幾率。他們發現,能量更高的長伽馬射線暴可以說是真正的殺手,地球在過去10億年間暴露在一場致命伽馬射線暴中的幾率約為50%。皮蘭指出,一些天體物理學家已經提出,可能正是伽馬射線暴導致了奧陶紀大滅絕——這場發生地4.5億年前的全球災變,消滅了地球上80%的生物物種。

  接下來,科學家估算了銀河系不同區域內一顆行星被伽馬射線暴“炙烤”的情形。他們發現,由于銀河系中心恒星密度極高,距離銀心6500光年以內的行星在過去10億年間遭受致命伽馬射線暴襲擊的幾率高達95%以上。他們總結說,復雜生命通常只可能生存于大型星系的外圍。(我們自己的太陽系距離銀心大約2.7萬光年。)

  其他星系的情況更不樂觀。與銀河系相比,大多數星系都更小,金屬豐度也更低。因此,兩位科學家指出,90%的星系里長伽馬射線暴都太多,導致生命無法持續。不僅如此,在大爆炸后大約50億年之內,所有星系都是如此,因此長伽馬射線暴會導致宇宙中不可能存在任何生命。

  90%的星系都是不毛之地嗎?美國沃西本恩大學的物理學家布萊恩·托馬斯(Brian Thomas)評論道,這話說得可能有點太過。他指出,皮蘭和希梅內斯所說的伽馬射線照射確實會造成不小的破壞,但不太可能消滅所有的微生物。“細菌和低等生命當然有可能從這樣的事件中存活下來,”皮蘭承認,“但對于更復雜的生命來說,伽馬射線照射確實就像按下了重啟按鈕。你必須一切重頭開始。”

  皮蘭說,他們的分析對于在其他行星上搜尋生命可能具有現實意義。幾十年來,SETI研究所的科學家一直在用射電望遠鏡,搜尋遙遠恒星周圍的行星上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發出的信號。不過,SETI的科學家主要搜尋的都是銀河系中心的方向,因為那里的恒星更加密集。而那里正是伽馬射線導致智慧生命無法生存的區域。皮蘭說,“或許我們應該朝完全相反的方向去尋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01816.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