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自從人類誕生以來這個謎題就一直縈繞在人類文明和精神的進步之路中。鬼又稱亡靈或靈體,被一些人認為是死亡后所留下的的魂魄,也可稱為幽靈。
無神論者認為:既然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未找到鬼存在的確鑿證據,不妨認為鬼并不存在。有神論者雖相信有鬼,但卻拿不出無可辯駁的證據。若說有鬼,人們似乎從來沒有見過,或者如電視中的法師道士去抓住鬼。
若說沒有鬼,但是西方有所謂真實存在的”通靈畫家“,他們從沒有見過死者,卻能在墓地里畫出死者的肖像。在我們國度更是常見了,比如“鬼打墻”“回光返照”等等諸如此類。有的科學家用腦電波來解釋鬼,比如一人死后,竟然可以通過別人的口說話,在民間這叫“鬼上身”,科學解釋說,是人死后散發的腦電波,干擾了另一人的腦電波所致。
然而還有許許多多科學無法解釋的奇怪現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比如,有人感冒了一個星期,在醫院怎么也看不好。找到神婆子或者神漢子一捧魂,第二天病就好了。這是真人真事,筆者的同學就曾親身經歷。因此鬼的存在不存在就越來越撲朔迷離了。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第二謎:UFOUFO,(俗稱飛碟),是UndentifiedFlyingObject的簡稱,意指所有一切未經查明或者不可識別的飛行物;經專家、科學工作者鑒別,不可識別的飛行物體。這個詞最早出現于40年代美國空軍的調查報告中。世界各地都有過不少關于發現UFO的個案,更有不少目擊者將所謂的UFO拍下,其中大部份相片已被證實是偽造的,就像1947年7月,“羅斯威爾墜毀事件”最終被證實是騙局一樣。但末能分辨真偽的仍有很多,至今UFO仍是一個不解之謎。期待有一天地球的文明科技超脫萬有引力的束縛,徜徉漫步于星河燦爛的宇宙之中!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第三謎:奇跡之謎1995年在格林尼治的一個小村莊發生了一件令人驚奇的事,瑪麗.馬里家的圣母像流下了紅色眼淚,當地神父蓋里羅依爾認為這是圣像制造商故意而為,圣像眼睛用特殊材料制成,遇熱或空氣濕潤而引發。
無獨有偶,20世紀80年代芝加哥哥斯特教堂圣像也曾有規律的發生“流淚”現象,科學家對淚水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可能有人的淚水成分。
1996年弗州克里拉格,圣母像出現在一座辦公大樓的窗戶上,吸引數千人膜拜。
1995年9月,印度神像喝奶奇聞傳遍世界,并迅速傳到英國,數千印度人前去倫敦南部的維世拉寺院給圣像喂奶,一間商店約3萬盒牛奶一天銷空。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第四謎:包尸布之謎
相傳耶穌被第十三個門徒猶大出賣,被釘死于十字架上,死后三日又復活過來,剩下曾經包裹著他的尸體的裹尸布。裹尸布一直被教徒視為神跡,是對耶穌存在的其中一大證明,梵蒂岡亦早已認定裹尸布是神跡。
三尺乘十四尺的裹尸布上,可以見到耶穌的輪廓,仔細得連嘴唇也清晰可見,但是整幅亞麻布都沒有包括耳朵、肩膀在內的側面輪廓,他的身軀、面頰、手臂和手指都比正常的幼長,而左手前臂則較右手長。裹尸布的影像只是表面的顏色改變,而沒有滲入布中,所以亞麻布的背面并沒有耶穌的圖像,奇怪的是以攝影底片形式顯示的容貌卻是異常清晰,并且擁有三維立體圖像(經過電腦修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耶穌死於公元36年,但至1356年才有詳細關於裹尸布的歷史文獻記載。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第五謎:韓國客機墜毀之謎一架從漢城飛往關島的韓國大韓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機于當地時間1997年8月6日凌晨在關島國際機場附近墜毀,200多人遇難。
當時天降暴雨,氣候惡劣,飛機在飛臨關島國際機場約5公里處時,突然從雷達屏幕上消失,并與地面指揮塔失去了聯系。
韓國和美國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對大韓航空公司飛機失事的原因各執一詞。
韓方強調說,關島機場的導航裝置當時處于故障狀態,機場指揮塔的值班人員也不是美國聯邦航空局的職員,此外當時天氣異常,最終導致飛機失事。而美方認為,導航裝置的故障不應該影響飛機的正常降落,并質問韓方為何用已經飛行了13年的波音747包機替換在這條航線上正常飛行的空中客車班機。而波音飛機制造公司說,它的產品只有百萬分之一點七八的事故率。
8月10日,美國聯邦調查人員說,調查發現,韓國大型客機墜毀時,關島國際機場的雷達系統的電腦軟件正出現故障,未能在飛機接近地面時及時發出警報。
一般情況下,當飛機飛行接近地面時,機場雷達系統會發出警報,地面指揮人員會及時提醒飛行員。但調查發現,由于軟件問題,雷達未發現韓國飛機接近地面的情況,因此飛行員在飛機墜毀前未接到地面指揮塔的警告。
負責調查墜機事故的美國全國運輸安全委員會官員則認為,這種雷達系統出現問題不能說是導致飛機墜毀的原因,只能說缺少一方面的預防措施。飛機墜毀可能有諸多因素。
此外,關島機場引導飛機著陸的導航系統在飛機出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已經停止使用;當飛機接近關島機場時關島正降暴雨,這些都是調查人員研究飛機事故的可能因素。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第六謎:尼斯湖水怪之謎尼斯湖位于英國蘇格蘭高原北部的大峽谷中,湖長39公里,寬2.4公里。面積并不大,卻深。平均深度達200米,最深處有293米。該湖終年不凍,兩岸陡峭,樹林茂密。湖北端有河流與北海相通。
關于水怪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公元565年,愛爾蘭傳教士圣哥倫伯和他的仆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襲來,多虧教士及時相救,仆人才游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后,十多個世紀里,有關水怪出現的消息多達一萬多宗。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第七謎: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迷1912年4月12日,一艘英國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在駛往北美洲的處女航行中,不幸沉沒,致使1500人葬身魚腹。這次沉船事件,成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災難,震驚了世界。在以后的歲月里,文學家以這次沉船事件為背景,創造了著名電影“冰海沉船”,以及小說、通訊等大量文學作品。使得這次沉船事件廣為流傳。而且,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對沉船的原因,幾乎是眾口一詞,“泰坦尼克”號是被冰山撞沉的,這艘900英尺的豪華客輪,是被迎面漂來的冰山撞開了300英尺長的裂縫后,船艙進水,很快沉沒在紐芬蘭附近海域。
但是,80年來,對于“泰坦尼克”號沉沒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人們探索的焦點,許多探索者著書立說,試圖揭開這一謎然而由于種種條件限制,都因證據不足,無法獲得令人信服的結論。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第八謎:埃及古墓咒語之謎在埃及金字塔幽深的墓道里,刻著一名莊重威嚴的咒語:誰打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的翅膀就將降臨在他頭上。
人們曾經以為,把這種咒語刻在墓道上,不過是想嚇唬那些盜墓者,使法老的和墓中財寶免遭動難。隨著近代考古學的興起,眾多西方學者和探險家前來埃及發掘古跡,他們也沒有把這當回事。然而一個多世紀以來邊續發生的情況,卻使那些膽大妄為的人們不得不咒語面前感到畏懼:進入法老墓寶的人,無論是探險家、盜墓者還是,絕大多數不久便染上不治之癥或因意外事故,莫名其妙地死去。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第九謎:肯尼迪死之謎自1865年林肯總統被人暗殺以來,美國總統不斷遭人暗算,他們頭上的權力光環幾乎成了一些“狂人”眼中的靶標。然而,肯尼迪槍擊案的背景卻顯得格外撲朔迷離。美國公眾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兇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竟在聯邦特工的眼皮底下,當著攝影記者的面被人一槍“滅口”,而開槍殺人的杰克·魯比不久之后又神秘死去。
圍繞這一案件,美國輿論提出了各種假設。有人認為,這是一起美國中情局和軍界中“鷹派”共同策劃的政變陰謀;另一些人認為暗殺行動是“黑手黨”所為。更有甚者,還有人將肯尼迪的死與瑪麗蓮·夢露的自殺攪到了一起。為了查明案件真相,美國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負責調查這一案件的始末。但是,調查委員會經過數年調查卻最后認定,槍擊肯尼迪是奧斯瓦爾德的個人行為,沒有任何更深的政治背景。
結論一經公布,輿論嘩然。一些民間機構發誓一定要把案件查個水落石出,但時至今日這一案件仍然是“公說婆也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當事人已經先后去世,而剩下的也已近垂暮之年,看來他們要把謎底帶入墳墓。
達拉斯街頭的槍聲,也許將成為美國政治史上一個永遠的謎。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第十謎:人體自燃之謎說實話初次查閱過這個資料的時候,我不禁毛骨悚然。因為沒有人知道誰將會是下一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在我國就發生過幾例。但是事后一想,這種概率極低的事件,就如同總感覺天會塌的“杞人憂天”一樣,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人體自燃是一個人的身體未與外界火種接觸而自動著火燃燒,這種現象有豐富的歷史記載。有些受害人只是輕微灼傷,另一些則化為灰燼。最奇怪的是,受害人所坐的椅子、所睡的床,甚至所穿的衣服,有時竟然沒有燒毀。尤有甚者,有些人雖然全身燒焦,但一只腳、一條腿或一些指頭依然完好無損。
人體自燃的事例早見于17世紀的醫學報告,到了20世紀,有關文獻更有詳盡的記載。期間發生的事例多達200余宗。
初時一般認為,這種厄運大多降臨那些酗酒,肥胖和獨居的婦女身上。他們幾乎全在冬天晚上自燃,尸體在燃燒的火爐旁邊。不用說,出事時并無證人在場。據當時的見解,這是上帝的懲罰。
現代科學界和醫學界都否定人體自燃的說法。雖然有人曾經提出一些理論,但目前還沒有合理的生理學論據,足以說明人體如何自燃甚至化為灰燼,因為要把人體的組織和骨骼全部燒毀,只有在溫度超過華氏3000度的高壓火葬場才有可能。至于燒焦了的尸體上有未損壞的衣物或皮肉完整的殘肢,那就更神秘莫測了。
中國十大未解之謎一,千古遺恨《蘭亭序》 《蘭亭序》,被譽為“千古第一行書”, 是書圣王羲之巔峰之作,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失傳千年,讓人懷念!史書記載,在唐太宗遺詔中,明確要求《蘭亭序》陪葬。換句話說,這件寶貝應在昭陵。五代溫 韜滅絕人性,已將昭陵挖掘一空,發現鐘繇和王羲之書法真跡,讓其流傳于世,并未提到《蘭亭序》,致使成為無頭公案。有人說,《蘭亭序》還在昭陵,可能藏在 更為隱秘之處,溫韜形跡匆匆,并未發現真跡;有人說,《蘭亭序》在乾陵,唐高宗和武則天酷愛字畫,更何況,民間早有《蘭亭序》陪葬乾陵一說。乾陵尚未被 盜,一切只能成為霧花水月,相信有朝一日乾陵開啟,必將真相大白,一定水落石出 二,戰國和氏璧流向何方? 和氏璧,流傳千年,奇貨可居,價值連城,“完璧歸 趙”更傳為千古佳話!和氏璧流向何方?眾說紛紜,唯一肯定的是,這塊寶玉尚在人間,因能耐1300攝氏度高溫,一般火無法焚化。秦滅六國,嬴政終獲至寶。 有人說,秦王破和氏璧,上雕“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字,就是傳世玉璽,歷經劉邦、王莽、司馬炎之手,一直傳到后唐,石敬瑭滅后唐,后唐李從珂人玉共焚, 從此下落不明。按理說,真金不怕火煉,石敬瑭應是得到寶物,極有可能與石敬瑭陪葬;有人說,和氏璧被作為陪葬品埋在秦陵,并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于世。如 果真是這樣,將來發覺秦陵地宮,和氏璧必將重見天日,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寶物風采! ∪,明朝《永樂大典》正本下落之謎 《永樂大典》,算得上千古奇書!據說有三千人參與 編纂,歷時三年,全書兩萬兩千卷,明成祖甚是滿意,親自作序賜名。令人遺憾的是,自《永樂大典》問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為公案。一種說法認為,明 英宗將此書殉葬于永陵,明朝有殉葬書籍傳統,從明英宗酷愛大典來看,極有可能“生死相連”;另一種說法認為,正本毀于明亡之際,文淵閣失火,正本可能毀于 一旦。由于史籍沒有記載正本去向,要弄清正本到底所在,看來只能借助考古發現! ∷,西周“九鼎”遺失古今憾 九鼎,是鎮國神器,屬于古代至寶!相傳夏啟收集珍 禽異獸、奇異之物,繪畫成圖,讓工匠將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反映全國統一和王權集中,作為夏、商、周鎮國之寶,相傳了二千多 年。九鼎是否仍然存在?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根據《史記》記載,秦穆公把九鼎掠到秦國都城,但《漢書》卻說,九鼎沉沒于彭城泗水之中,一直未能找到。如果司 馬遷所說屬實,九鼎應該落入秦始皇手中,何況杜牧有“始皇東游出周鼎”之說!秦始皇對九鼎十分珍愛,這是人所共知之事,九鼎極有可能陪葬入秦始皇陵,這也 成為目前一些考古學家鼓動開掘秦陵動機所在! ∥澹爻~人今何在?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后世留下太多謎案,十二銅人就 是其中之一!為何要鑄十二銅人?原因已不是那么重要,十二銅人不翼而飛,讓后世百思不得其解!關于十二銅人下落,有三種猜測:有人說,西楚霸王攻克咸陽, 火燒阿房宮,十二銅人一并燒毀;有人說,十二銅人毀于東漢末年,董卓鑄造銅錢用掉十個,另外兩個被苻堅銷毀;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樂觀,據史料記載,十二銅人 并未銷毀,十二銅人是秦始皇最愛之物,在陵墓營造好后,隨同其它珠寶一起陪葬。由于一些技術因素,秦陵挖掘暫時不能開展,因此十二銅人下落,至今無人能說 清楚。 六,青銅劍千年不銹之謎 秦始皇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二十世 紀最偉大考古發現之一!隨同兵馬俑一道,同時出土一批青銅劍,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地下沉睡兩千多年,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無獨有偶,考古隊在挖 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一把越王勾踐劍,做工精細,削鐵如泥,兩大考古發現立即傳遍大江南北,更大奇跡還在后面,經過科研人員檢測,寶劍鋒面有一層鉻鹽化合物,此為千年不銹之故。這一發現轟動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后發明并申請專利。眾所周 知,鉻是一種稀有金屬,熔點高達4000攝氏度,提取甚為不易,F代科學發明,竟然出現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前?又有誰能想象,秦始皇手中之劍,竟然是現代科 學結晶?層層謎團,孰是孰非,只能成為千古之謎! ∑,古墓“長明燈”不熄之謎 古墓“長明燈”,最早見于神話傳說,據說不熄之火 是天宮之火,是普羅木修斯把它偷偷帶回人間。在世界各地,盜墓者費盡心機,到古墓竊取珠寶,古墓往往與世隔絕,寶物歷經千年,依然完好如初。按照常理,古墓終年不見天日,本應伸手不見五指,但在一些古墓拱頂掛著“長明燈”,陰光很是逼人,令人毛骨悚然。如此神奇之燈,為何長明千年不滅?為何無氧依然燃燒? 能量從何而來?若是油燈,千年不滅,燃料如何供給?顯然不是人力所為;若是電燈,燈碗液體可能是用來導電之汞,問題是電能如何產生?難道某個角落有發電裝 置?要做到如此一勞永逸發電,必須太陽能發電方可。凡此種種,只是憑空臆測,真相到底如何?還需科學驗證! “,《洛神賦》到底為誰而作? 位列“三曹”,曹植素以文采見長,除七步詩之外, 首推《洛神賦》有名。在《洛神賦》中,曹植所寫洛水女神到底是誰?成為歷史難以破解之謎!一種推測是甄后,曹丕之妃。作為小叔子,竟然愛上親嫂,就兄弟而言,為其不義;就君臣而言,為其不忠,成何體統?顧愷之代表作《洛神賦圖》,公然就指甄后,李商隱亦有“宓妃留枕魏王才”詩句,亂世桃花逐水流,千百年來,招來文人罵聲一片;另一種推測是,曹植塑造一個洛神形象,美麗癡情,但被猜忌,用以自擬,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屢遭排擠、無力回天之境。如果不是感甄所作,那么曹植為何要寫《洛神賦》?如果說是寄托君臣之道,作為政治上屢次受兄迫害,怎么會產生洛神女子那般真情?似乎亦不可能,所有一切,只能成為歷史懸疑! 【,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 樹碑立傳,自古就是慣例,但武則天是一例外!武則 天為何要立無字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一種說法是,武則天為了夸耀自己,顯示功高德重不能用文字表達;一種說法是,武則天有自知之明,是聰明 舉動,“是非功過”留待后人評說;還有一種說法是,武則天左右為難,想到死后與高宗合葬,不論自稱皇帝還是皇后,都是很難落筆,所以干脆“一字不名”,讓 后人蓋棺定論。武則天立“無字碑”為后世出了難解之謎,有碑無文,不如說無文勝有文,成為趣談! ∈,太平天國寶藏在哪里? 太平天國失敗令人嘆息,太平天國巨額珠寶失蹤同樣令人遺憾。天京失陷,全軍覆沒,大批珠寶從人間蒸發。中外紛傳洪逆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更多財物被藏地下。李秀成被擒后,曾國藩威逼利誘,多次追問金銀所在,這也是忠王被 處死較晚之故。威武不能屈,忠王倒也忠誠,始終未曾吐露珠寶下落。有人甚至將天王府后花園湖水放干,掘地三尺,結果一無所獲。如此窖藏珠寶,甚吊世人胃 口,對于寶藏追蹤,始終沒個消停!下落如何?各種版本,各執一詞,依然一團迷霧。秦始皇身后留下的9大謎案公元前259年中國農歷正月,一個長相并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國的拿破侖。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后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他50歲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臺”(今河北巨鹿縣境),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矣鲬魢^的秦始皇,因完成統一大業而名垂千古,因實施暴政遭千古罵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萬世皇帝夢也就破滅了?苫实壑贫取⒒实垡庾R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不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過引人注目,連座落在驪山腳下的始皇陵也因眾多未解謎團而倍受關注。 一、巨大陵寢神秘莫測 千百年來圍繞著秦陵地宮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度o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只金雁從墓中飛出,這只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吏,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是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湓隗P山腳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墳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宮。封土北側有寢殿禮儀建筑群、飼官建筑群,封土外有兩道長10千米的內外城垣,封土周圍及東、西、南、北側分布著數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園封土、地宮、內外城垣形制及其禮儀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國君陵園。這座帝陵陵寢規;趾、設計奇特。陵園工程之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谝晃挥涗浨厥蓟柿甑氖鞘穼W大師司馬遷。他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留下160個字的記錄!妒酚洝酚涊d始皇陵“墳高五十余丈。”以當時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當地文管本測量的高度為43米。筆者1982年在8383部隊工程兵戰士的協助下,對陵墓封土再次進行了測量,測得結果是墳高55.05米。后來航空測量的海拔高度也與之相近?梢妰汕в嗄陙淼乃亮魇,封土高度比原來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邊為長方形。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占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 ×陥@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秦王寶座時,陵園工程也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候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史記·趙世家》)。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過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園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臨死時還未竣工。二世皇帝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v觀陵園工程,前后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為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后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的規模和基本格局。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這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妒酚洝酚涊d:“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經過數10萬人9年多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工程的最后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從事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工作。盡管陵墓工程歷時三十七八年之久,整個工程最后仍然沒有竣工。當年爆發了一次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領袖陳勝、吳廣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千米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面臨大軍壓境、威逼咸陽之勢,秦二世這位未經風雨考驗的新皇帝驚惶失措,情急之下召來群臣商討對策,他一副喪魂落魄的樣子,向群臣發出了“為之奈何”的哀求。一陣沉寂之后,少府令章邯建議:“盜已至,眾疆,今發兵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驚魂未定的二世皇帝當即迎合,拍板決定由章邯直接率領修陵大軍回擊周文起義軍。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園工程不得不中止! ∏亓旯こ淘O計者不僅精心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對陵園總體布局的設計更是頗具匠心! ∏厥蓟柿陥@以高大的封冢為中心,封冢外有兩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門。東門位于封土正中的東西軸線上,門闕規模最大。內城除北墻開兩門外,其余三面各開一門。尤其內城南門的闕門遺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為壯觀。 幾千年過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于驪山腳下,當年那長達10千米的內外夯土城垣早已殘缺不全,F在能看到的只有內城西墻殘存的一段城墻。那一座座宏偉的地面建筑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遭到項羽的焚燒,在殘存的廢墟上,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陵寢建筑群遺址,規模宏大,集中分布于封土北側、內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內外城垣之間還發現一處地面建筑群。據清理的三組房屋建筑基址來看似為飼官建筑。飼官建筑遺址的南北兩側還有幾組尚未發掘的地面建筑,其規模也相當可觀。 20世紀60年代之前所有關于秦始皇陵的推測只能停留在文獻記載與傳聞的基礎上。1974年3月29日,當下河大隊西楊村生產隊的幾位農民一镢頭驚醒了沉睡的兵馬俑之時,它們立刻震驚了世界。這一驚人的發現,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紗的一角! ‘斈隉o論是打井的農民還是參與勘探試掘的考古人員誰也想不到兵馬俑坑會有那么大的規模。當一號俑坑全面勘探試掘不久,又在一號坑北側20米處發現二號兵馬俑坑、三號兵馬俑坑和一座甲字形大墓。單就兵馬俑陪葬坑而言,它占地達20,000多平方米,有真人真馬相仿的陶俑馬8,000余件,青銅兵器數十萬件。這件規模宏大的陪葬坑不僅在中國,甚至在世界陵寢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撕20余年來秦始皇陵園考古發現接連不斷,陵園東側發現了百余座馬廄陪葬坑,17座陪葬墓。陵園西側發現了31座珍禽異獸陪葬坑,一座曲尺形馬廄陪葬坑和61座小型墓坑。10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木車馬則位于地宮之西,原封土之下。近年來又在始皇陵北發現了一座較大的動物陪葬坑,在東內外城垣之間發現了鎧甲坑、百戲俑坑…… 陵園地上地下精心設計、安置的這一切不正是一個理想的地下王國嗎? 二、幽深地宮謎團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滿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國”。那幽深的地宮更是謎團重重,地宮形制及內部結構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來引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測與遐想。地宮是什么樣的結構?地宮內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寶?地宮內有沒有防盜機關?地宮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銅棺石棺還是木棺木?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無損?……這一系列的懸念無不困擾著專家學者。目前只能根據現有考古材料結合有關歷史文獻作初步的探討和推測! ∩衩啬獪y的秦陵地宮在司馬遷筆下僅留下極為簡略的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考古專家們以此為線索,努力尋找著能揭開秦陵地宮之謎的種種蛛絲馬跡! ≈i團一:幽幽地宮深幾許? 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于5個國際足球場。通過考古鉆探進一步證實,幽深而宏大的地宮為豎穴式。 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極的地宮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宮曾引起了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的興趣。他利用現代高科技與陳明等三位科學家研究撰文,推測秦陵地宮深度為500至1500米。現在看來這一推測近乎天方夜譚。假定地宮挖至1000米,它超過了陵墓位置與北測渭河之間的落差。那樣不僅地宮之水難以排出,甚至會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宮的危險。盡管這一推斷懸殊太大,但卻首開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奧秘的先河! 鴥任奈锟脊、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對秦陵地宮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據最新鉆探資料,秦陵地宮并沒有人們想像的那么深。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這個數據應當說不會有大的失誤,這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賴于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i團二:地宮設有幾道門?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過電視直播目睹了考古學家探測金字塔內部空間的過程。當考古學家從第一道石門洞口將機器人放進去之后,想不到機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門。舉世矚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擱淺。金字塔地宮可能不只兩道門。那么,秦陵地宮當年建造了幾道墓門呢? 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其實《史記》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學者們的重視罷了。《史記》清楚的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 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工匠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也成了陪葬品。這里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其中內羨門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辨駁。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中羨門用了個“閉”字,外羨門則有了個“下”字,說明中羨門是可以開合的活動門,外羨門則是由上向路胖玫摹V邢勖趴贍蓯嗆嵯螄馇對諏獎詰募脅壑校 且壞牢薹 艫拇笫 擰D諳勖趴贍苡脛邢勖畔嗨啤H 老勖藕蕓贍茉諞惶踔畢呱稀? 謎團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釋? 秦陵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記載出自《史記》,其含義是什么? 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曾推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應當是在墓室頂繪畫或線刻日、月、星象圖,可能仍保存在今日臨潼始皇陵中。”近年來,西安交大漢墓發現了類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畫。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則是代表山川的壁畫。由此推斷,秦陵地宮上部可能繪有更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下部則是以水銀代表的山川地理。在這座有著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國”里,秦始皇的靈魂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統治著這里的一切。 謎團四:地宮埋“水銀”之謎 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于《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 ‖F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秦陵地宮埋水銀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題條件。地質學專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兩次來始皇陵采樣。經過反復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茖W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F代科技終于解開了地宮埋“水銀”的千古謎案! ≈劣诘貙m為何要埋入大量水銀?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勢。”原來是以水銀象征山川地理,與“上具天文”相對應。 謎團五:地宮珍寶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筆下。早于司馬遷的大學者劉向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深切感嘆:“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這座神奇的地宮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寶呢? 《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么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之準確,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御官俑為木質外,其余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么,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i團六:秦始皇使用銅棺還是木。俊 ∏厥蓟适褂檬裁礃拥墓讟。俊妒酚洝、《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于是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妒酚洝、《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里“漆涂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能是木質的了。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南惹丶拔鳚h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它棺槨! ≈i團七:地宮有沒有空間?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為豎穴式。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 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因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親自主持過陵墓工程,對地宮的構造了如指掌。加之這段話是當面向圣上匯報的,應該說不會有摻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斷秦陵當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宮。不然,怎么會“叩之空空”?又怎么會“燒之不燃”? 按文獻記載推理地宮是空的,且有較大的空間,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是虛是實目前還是個謎! ≈i團八:自動發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苦費心機!妒酚洝酚涊d: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里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如果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卮a過連發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當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弓弩。當外界物體碰到弓便會自動發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也是一大謎! ≈i團九:秦始皇遺體完好嗎? 20世紀70年代中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尸”的發現震驚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有人推測秦始皇的遺體也會完好地保存下來。雖然客觀上具備保護遺體條件,但秦始皇遺體是否完好地保存下來呢? 如果單從遺體保護技術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漢女尸能很好地保護下來,秦代也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時節,“尸體”未運多遠,便發出了熏人的腥味,為了防止腥味擴散,走漏“風聲”,趙高、胡亥立即派人從河中撈了一筐筐鮑魚,將鮑魚與“尸體”放在一起以亂其臭。這樣,經過50余天的長途顛簸,九月,尸骨終于運回咸陽發喪! ∏厥蓟视伤赖较略衢g隔近兩個月。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一般遺體保護須在死者死后即刻著手處理。如若稍有延誤,尸體本身已開始變化,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秦始皇遺體途中就開始腐敗,尸體運回咸陽等不到處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陨现i團只是秦陵地宮眾多謎團之冰山一角。隨著我國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測技術的實際運用,秦陵地宮終有一天將再次震驚全世界。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084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