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生物宛如外星異形
圖為東方異腕蝦,遇危險噴藍光,讓敵人暫時眼盲,趁機逃走。
圖為美麗的深海單體珊瑚
中新網5月18日電 除了烏賊會噴墨汁外,深海中還有會噴出藍光的噴光蝦。海邊的海蟑螂體長兩厘米,深海中的海蟑螂卻可長達三十厘米!臺灣近幾年研究深海生物大有斬獲,已發現八十種世界新種生物。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東部和南部海岸,離岸不遠處水深都快速變深到數千米,但臺灣過去缺乏對深海生物的研究;二○○一年海洋大學、“中研院”、中興大學和自然科學博物館從境外引進深海采集網具及技術,研究才開始有所斬獲。
海大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陳天任表示,六年間共發現八十種世界新種和五百多種臺灣新記錄種,例如鋸褐蟹、白面蟹、衛鎧蝦、后海螯蝦和星杉魚等;而最深的則是在四千四百五十五米深處發現的“深淵彷刺鎧蝦”。
陳天任指出,深海動物體型都會巨大化,所以才有三十厘米長的海蟑螂,原因是深海生物稀少,體型大的動物移動范圍廣,才能找到足夠食物;另外有些動物如“三腳架魚”和“線足蝦”,都有很細長的步足(三腳架魚是鰭變成長枝狀),是為了在海底松軟泥沙上行走。
許多深海動物都缺乏鈣質,因為深海壓力大,鈣質容易溶解在水中,所以深海動物大都骨軟、殼雹無鱗,連寄居蟹也因找不到貝殼,必須找沈木或海葵來寄生;也有例外的如“?蝦”,甲殼比龍蝦還厚,另外有種海綿,是利用硅來撐起身體。
在龜山島附近一千兩百米深的海底有深海熱泉,研究團隊也在該處發現世界新種的“熱泉美人蝦”和“熱泉寄居蟹”。陳天任說,很多住在熱泉附近的動物都長很多毛,會吃硫的細菌當成食物,但熱泉寄居蟹卻沒有毛,他們也不知道這種動物吃什么。
深海還有一種“噴光蝦”,遇到危險時會噴出發藍光的物質,陳天任表示,海底動物為因應黑暗環境,眼睛不是完全退化,就是異常敏銳,噴光蝦噴出藍光后,眼睛敏銳的敵人會因突然看見光線而暫時性眼盲,噴光蝦就有機會逃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1888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