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蛇分泌強烈的神經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不同類型虎蛇的蛇毒半數致死量各不相同,從查普爾島虎蛇品種的0.4的半數致死劑量到可以低至0.12的半島虎蛇。被虎蛇咬傷,如何沒有及時治療可迅速導致呼吸麻痹,甚至60%的會導致死亡。
虎蛇(學名:Notechis scutatus )是爬蟲類有鱗目眼鏡蛇科下的一個種屬;⑸邔儆谟卸镜纳哳,主要分布于澳洲南部,包括南澳海岸地區及塔斯曼尼亞。此類蛇有多種體色及體紋形態,深淺相間,而且紋路曲折,就像老虎身上的斑紋一樣,因此得名;⑸咴诤芏鄧抑卸际鞘鼙Wo動物,捕殺或傷害虎蛇者最高罰款是美金四千元。
一般虎蛇的身體長達1.45米,體紋寬闊,有明顯的光暗落差;⑸叩捏w色大致有橄欖色、暗黃色、橙棕色及黑色等,蛇腹比較淺色;⑸咭远舅貧⑺阔C物,也會向侵略者施展凌厲的咬擊,有令人類致命的能力。它們能夠忍受低溫,不過對虎蛇而言,最佳的活動時刻是較為溫暖的夜晚。
雌性的虎蛇每次能誕下12至40條幼蛇,唯獨紀錄中有一條東方虎蛇曾經一次誕下64條幼蛇,是較為罕見的例子。一般而言,虎蛇沒有強烈的侵略性,遇到威脅時如果做得到的話它們都會先選擇逃逸,而不是主動進擊。如果威脅迫近,它們會緩緩壓平身子繃緊肌肉,昂起頭部,準備隨時彈出咬擊;有時亦會發出嘶嘶聲響,藉以恫嚇對手。
虎蛇雖然盛產于澳洲南部,但實際上它們的分布相當廣泛。以下介紹幾個主要的品種:
一般虎蛇(Common tiger snake)頭部較為巨大,身體亦較為粗壯,強健的肌肉令它們在移動或享受日光浴時可以更有效地壓平身子,更為靈活。通常體長接近一米,有多種體色,基本上以棕色、灰色、橄欖色為主,有時也會發現身體沒有虎紋的種類。鱗片突出,像重疊的盾牌,尤其是頸部附近的鱗片,更為密集。
西方虎蛇(Western tiger snake)同樣有強健的體型及巨大的頭部,最長長度達兩米。背部的體紋呈鋼青色及黑色,與黃色的條紋組成虎紋,間中亦能找到沒有明顯體紋的種類。腹部呈黃色。
查佩爾島虎蛇(Chappell Island tiger snake)是虎蛇屬中最巨型的品種,平均長度達兩米,背部紋理呈橄欖色至黑色,腹部同樣較為淺色。這品種在幼蛇階段就已經有完整的交錯體紋。
半島虎蛇(Peninsula tiger snake)平均體長約有1.1米,體型在虎蛇屬中較為細小。嘴部附近的鱗片呈白色,背部體紋呈黑色。在袋鼠島一帶,半島虎蛇有多種體色,體紋組織亦較為豐富。
虎蛇主要分布在海岸、濕地或溪澗等地帶,它們有刻意占據領地的習性。一些居住了大量蛙類或其它獵物的地區,更是虎蛇經常聚居的集中地。另外,虎蛇所占領的島嶼上亦有不少海鷗聚集生活,虎蛇亦會捕食這些海鷗的幼兒,不過亦有不少體型較大的虎蛇會被海鷗啄擊致盲;⑸叩姆植嫉赜晌靼哪喜可煺怪聊习、塔斯曼尼亞、維多利亞州以至新南威爾士一帶。除了海岸地區外,虎蛇亦常出沒于內陸水道,與及墨瑞河等地方。另外,一些聚居于濕地的虎蛇,由于其居地近年受到當地郊區發展的影響,虎蛇的主要食物來源如蛙類數字因而大大減少,直接影響到虎蛇的生態。
虎蛇分泌強烈的神經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能躋身世界最強烈的蛇毒之列。被虎蛇所咬后,除了傷口劇痛之外,從傷口附近延伸的毒素更會令足部及頸部出現痛楚,身體感到麻痹、出汗,隨即開始呼吸困難及局部肢體癱瘓。即使有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療的話,致命率仍高達45%。
被澳洲一帶毒蛇所咬的治療方法,大致上相同。一般而言,為了有效抑制蛇毒在淋巴系統擴散,治療初步都會使用“壓力穩定法”(Pressure Immobilization Method)。治療時會在被咬的傷口附近縛上寬闊的繃帶,并把整個肢段(手或腳)都緊緊包裹著,并以木板加以固定。如果在蛇咬傷口附近有留下痕跡的話,蛇毒便可能得到確認,并能施以針對性的治療?股叨舅兀ɑ蜓澹┑拇嬖诖蟠鬁p少被虎蛇所咬傷的致命率,目前由虎蛇咬擊所致的死亡數字,已經被另一種毒蛇褐蛇所超越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2034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