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是20世紀最后一個“飛碟年”,UFO真的在歲末接連造訪上海灘。
11月25日,V形尾跡UFO第一次出現,只不過沒有后兩周出現的現象被這么多人目擊,引起這么大的反響——目擊者是《勞動報》的實習記者王佳頻,12月10日的目擊情況中寫到:三次巧遇:11月25日近17時,12月2日近16時,還有昨天,每一次都是坐在自東向西行駛的車上靠著南窗。
而V形尾跡UFO真正引起轟動的是12月2日,被許多人看到,并且被傳媒廣泛報道。在最早的目擊者中,有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江曉原。那天下午15時55分,走在武定西路上的他無意中發現了該不明飛行物。江曉原的第一感覺是某種軍用飛機造成的尾跡,但長度顯然不夠,因此無法作出判斷。12月9日,是V形尾跡UFO第三次出現,公眾除了感到驚奇外,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猜測:相隔一周,在接近的時間,在同一空域,出現類似的V形尾跡UFO,究竟是誰在“定期約會”呢?
對V形尾跡UFO的真實身份,形成了三派觀點:
一是飛機說。上海交通大學應用物理系空間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徐海光說:當時,我在交大閔行校區,剛從食堂里出來,一眼就看見了它,不過我沒有在意。我有帶著相機觀看、拍攝日落的“癖好”,順便用望遠鏡觀察夕陽下各種各樣的飛行物,那其實是一架飛得很高的飛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王家驥贊同此說,并認定“不明飛行物”是處于“加力”狀態的飛機。信息產業部電子第50所高級工程師龔成更是明確地指出,這是SU-27飛機。二是疑似飛機說,即V形尾跡UFO是飛機,但有疑問。如上海針灸學會的祁妙園就覺得這架噴氣式軍用飛機與平時看到的有些不同,其中留下的條狀物體短,尾部沒有散開的跡象。而且,這樣的高度不多見。
三是非飛機說。上海飛機研究所的高級工程師吳嘉祿和他的50多位同事也是“12.9UFO”的目擊者,那天16時50分左右,他們在登班車時發現了UFO,飛機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一致判斷“這絕對不是普通飛機”。事后,作為UFO研究會成員的吳嘉祿以專業的角度,從速度、射流擴散角、動力裝置布局、尾跡和運動軌跡等諸多方面比較了V形尾跡UFO與一般飛機的不同。
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認為:從亮度、形狀、運動軌跡、目擊范圍看,12月2日下午出現在申城上空的應該是一種特殊飛行器。稱它特殊,是因為該飛行物絕不是普通客機,否則不可能在視野中逗留長達1個半小時之久。
令人不解的是,自1999年11月上海出現V形尾跡UFO以來,南通、成都、汕頭、廈門、大連、武漢、北京等地,不斷有人聲稱目擊了類似飛行物,“引爆”了世紀末的“飛碟熱”。雖然鬧的沸沸揚揚,但謎底很快就揭曉了! 〗淮1011研究室的專家們認為,美國正在研制試飛中的X-33無人航天飛機,7天1個周期,很有可能從外太空經過上海等地上空時正好被大家看到了。居然有人將月亮當成不明飛行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2804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