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BC報道 最近,科學家用衛星標簽跟蹤了22條鰻魚,終于揭開了其5000多公里“旅途”的秘密。歐洲鰻魚如何遷徙到西印度群島的馬尾藻海產卵,這一直是自然界的一個沒有揭開的大秘密。生物學家希望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很快揭開鰻魚遷徙到馬尾藻海的整個旅途。據悉,這個跟蹤研究的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生物學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歐洲鰻魚遷徙的行為,包括遷徙的方向以及遷徙過程中的潛水深度等等。鰻魚進行的史詩般的旅途長達5000公里,歐洲鰻魚在離開生活的水域后遷徙到何方,以及遷徙旅途的秘密,都讓生物學家多年來一直在苦苦思索。
洛斯托夫特茨英國環境、魚類和水生物科學院的大衛·雷格頓博士是這個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這個小組由多國成員組成,雷格頓博士說:“這些結果非常振奮人心,因為之前還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工作。人們經常猜測鰻魚可能遷徙的方向和遷徙的一些行為,我們所做的研究能夠表明哪些猜測是正確的!
歐洲鰻魚有著神秘的生活史。鰻魚早年生活在我們附近的河流里,然后游向大海,穿過大西洋,到達西大西洋附近巴哈馬群島的馬尾藻海,它們估計是在這里產卵,但是科學家一直沒有直接證據來證明歐洲鰻魚的這些遷徙特性。這些鰻魚卵孵化后,變成一些透明的幼體,稱為鰻的柳葉狀幼體,這些幼體漂浮并順著洋流進行了返回歐洲的旅途。當它們到達海岸時,已經成長為小玻璃鰻,隨后逆流而上到達歐洲的河流里。它們生活在歐洲的河流里并可以長到1米長。
據悉, 這個研究小組于2006年在22條成熟的鰻魚身上綁上小型可彈出的衛星標簽,他們在西愛爾蘭的哥爾韋海岸放了這些鰻魚。這些標簽不僅記錄了鰻魚的位置,還記錄了鰻魚的日常行為,包括速度、潛水深度和遷徙方向。研究者對這些標簽進行了設置,在6個月后會“突然離開”鰻魚身體,并漂浮到海洋表面,向衛星發送數據,然后研究小組收到來自衛星傳回的數據。
雷格頓博士解釋說:“我們發現鰻魚不是從愛爾蘭的西海岸直接往馬尾藻海的方向進行遷徙,而是朝著愛爾蘭的南海岸方向旅行,仿佛朝著亞述爾群島而去。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利用洋流的傳送帶作用,這樣可以借助洋流的推動往馬尾藻海而去,這暗示著鰻魚有一定的航海能力, 同時表明鰻魚不是選擇最短距離的航行,而是選擇了最有效的距離!毖芯空咄瑫r發現,鰻魚游的很慢,以至于在4月的產卵期之前,還沒有到 達馬尾藻海。
研究者指出,以上這些結果表明,鰻魚利用洋流可以提高旅行的速度和效率。這些洋流發起于西非,往前延伸,成為亞熱帶環流系統的一部分,最后流入加勒比海。同時,實驗數據還表明,在夜晚鰻魚在溫暖的淺海中游泳,在拂曉時分,它們垂直俯沖進1000米深的海水中,它們保持這個深度直到夜晚重新來臨。研究者推測,海面淺層溫水有助于鰻魚保持新陳代謝,而深海的寒冷海水延遲了鰻魚的性發育,這有助于使鰻魚的身體保持流線形。
雷格頓博士說:“我們發表的研究結果為揭開鰻魚遷徙的全部秘密邁出了第一步。我們期望,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經驗的積累,我們將看到我們的研究結果將上一個新的臺階!
1922年,丹麥科學家約翰內斯·施密特(Johannes Schmidt)第一次推論馬尾藻海是鰻魚的產卵的地方。雷格頓博士希望這最后的難題能夠很快完成。他說:“這個課題將持續到2012年!彼瑫r解釋到,這一年是施密特推論鰻魚遷徙理論90周年紀念日,我們跟蹤成年鰻魚返回馬尾藻海,這將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15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