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恒星系統HD 113766
如圖,這是藝術家描繪的雙恒星系統HD 113766,美國宇航局認為一顆巖石、類地行星形成于424光年之遙。圖中描繪的褐色巖石環狀結構是形成球狀行星的初期階段,這顆恒星誕生已有1000-1600萬年,美國宇航局認為這是行星形成的最佳時期。但是關于類地行星的問題仍在繼續探索之中,專家們持樂觀態度。
2、開普勒-22行星
這是藝術家描繪的開普勒-22行星,是開普勒探測器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它位于一顆恒星的宜居區域,這意味著開普勒-22行星可能像地球一樣存在著液態水,是最接近地球的姊妹行星。美國宇航局描述稱,這顆行星的體積是地球的2.4倍,是迄今發現類似太陽恒星宜居區域中最小的行星。
3、開普勒-16b
如圖,這是藝術家描繪的開普勒-16b行星,是迄今發現最接近于“塔圖因”的行星,在這顆行星上可以觀看到兩顆“太陽”,這類似于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天行者家族的故鄉行星——塔圖因。雖然它環繞兩顆恒星運行,但這顆行星仍被認為非常寒冷,擁有氣態表面。
4、HD 209458b行星
開普勒探測器并不是唯一勘測系外行星的太空儀器,如圖,這是藝術家描繪的熾熱氣體行星HD 209458b,它是依據哈勃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勘測信息繪制的。這兩個太空望遠鏡發現HD 209458b行星大氣層中含有甲烷、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分子,美國宇航局進一步觀測研究發現HD 209458b行星環繞一顆150光年之遙的類太陽恒星運行,其自轉周期相當于地球3.5天。雖然這顆行星并不適宜居住,但是專家認為這顆行星具有巖石表面,還存在著孕育生命的分子結構。
5、開普勒10b
2011年初,美國宇航局宣布發現開普勒10b行星,這是迄今發現最小的巖石行星。雖然開普勒10b行星非常熾熱,難以支持生命存在,但證實了開普勒任務有能力發現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
如圖,這是美國宇航局藝術家描繪開普勒10b的外觀圖,從圖中可看到這顆行星處于沸騰之中,其原因是它過于接近恒星,它與恒星的軌道距離是水星至太陽距離的二十分之一。美國宇航局稱,開普勒探測器通過掃描恒星亮度變化,每30分鐘可以掃描10萬多顆恒星。
6、HD 149026b
開普勒10b并不是迄今發現最熾熱的系外行星,藝術家描述的“熾熱木星”HD 149026b行星溫度可達到3700華氏度,是熾熱金星溫度的3倍。
美國宇航局稱,這顆行星非常熾熱,天文學家認為它吸收到了來自恒星的全部熱量,并且幾乎不反射光線。這是已知宇宙內最黑暗的行星,它是由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發現的,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的背面更加寒冷,它被主恒星“潮汐鎖定”,HD 149026b行星一側持續受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8481.html
相關閱讀:
星系內星爆釋放“超級風” 風速達每秒數千公里
小行星撞擊與大爆炸 宇宙十大驚人奇觀
45億年巨衛星碰撞土星氣體層形成神秘“光環”
天文學家發現超級黑洞 質量是太陽170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