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前生命分子”可能形成于系外行星大氣中
科學家已經知道在生命物質出現之前就存在一些“前生命分子”,這些分子在連接無機與有機的環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某一次特殊而“偶然”的事件中,這些分子朝著生命的方向開始發展,出現了一次“華麗的轉變”,正式由于這一次重要的飛躍,使得整個體系開始復雜化,具備了基本的信息傳遞和驅動化學反應的能力,而這一過程則是科學家苦苦追尋的生命起源之謎。最新的研究發現被喻為生命基石的前生命分子可能形成于系外行星的大氣中。
系外行星大氣是科學家尋找系外生命的重要渠道,通過光譜分析可以發現系外行星大氣的組成,那些被喻為生命起源早期模式的前生命分子是生命誕生拼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圣安德魯斯大學教授克雷格博士認為如果生命的形成像是一個巨大的拼圖,那么前生命分子將在其中扮演中關鍵角色,生命的起源分子被認為存在于星際空間的微小冰粒上,外層物質有助于保護分子免受有害太空輻射的作用,當這些分子進入系外行星大氣后,灰塵顆粒就會與周圍等離子體發生靜電作用,形成新的前生命化合物。
生命分子誕生過程中需要能量供應,新的觀點認為靜電作用可以提供所需的能量,但一些科學家認為彗星等天體撞擊、火山噴發等因素才是生命分子誕生的地方,因為這些現象伴隨著劇烈的能量釋放,其中一個觀點認為彗星和小行星撞擊釋放的能量促進了生命分子的形成。而最新的研究發現等離子體(加速)伴隨的靜電(碰撞)作用能夠為一些甲醛、氰化氫等物質的形成提供能量,并最終導致甘氨酸等物質的出現。
因此,克雷格博士認為在生命誕生的過程中,如果等離子體粒子(行為)缺乏,那么生命的誕生就會受阻,較高的溫度還有助于更加復雜反應的進行,比如形成空間結構更加復雜的前生命分子,本項研究發表在《天體生物學》期刊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1751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