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特殊的存在:重慶撈尸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奇聞異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個人的打撈隊

  2月22日下午,陳松和兩個前來串門的船員坐在他的躉船船頭,他嘴里叼根煙,時不時望望煙霧繚繞的江面。陳松是名專業的長江撈尸者,總是習慣性地望著江面尋找浮尸。

  陳松今年剛剛40歲,他最為熟悉的就是發脹的尸體。

  每天早晨天剛微微亮,陳松就泡杯茶坐在躉船船頭的椅子上。他大部分的時間都盯著江面,偶爾繞著船邊走走,如果看到有尸體順流而下就立刻發動小木船追上去,然后用長鉤鉤住尸體,把手撈上來用繩子綁在船上,接著再將其拖回岸邊:一個大家喚作“浮尸地”的地方。

  通常情況下,陳松把尸體拖到“浮尸地”后,會將尸體翻身頭朝下,因為怕他“不好看”。

  這是陳松重復了十幾年的動作,可即便這樣,他有時候仍免不了干嘔。“很遠就能聞到尸臭,發脹的尸體手腳僵硬地張開,眼睛鼓起,舌頭吐出來。”陳松說的是最普遍的情況。夏天的時候,高溫加劇了尸體的腐爛,據附近船員描述,夏天這一片都是尸臭,“那個味道,太難聞了”。而夏天往往又是江面浮尸最多的季節。最多的時候,陳松一天能夠撈上來五六具。他只有通過不停地抽煙來緩解彌漫在周圍的尸臭,“這樣會感覺稍微好一點”。

  十幾年下來,陳松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飯可以不吃,但煙必須得抽,他每天都要抽掉兩包煙,每個月花費的煙錢接近600元。

  每年,因意外溺水、感情問題、家庭矛盾等原因命喪長江的人,都會從長江上游順著江水漂到唐家沱水域。這艘重慶市江北區朝陽河打撈隊的躉船在這里停泊了半個多世紀,每年從江里打撈上來的尸體不下200具。

  可是,打撈隊人數最多的時候也從未超過三個,陳松從父親陳顯明手中接過打撈隊后,隊員人數已經從最初的三個變成他一個,“這個工作又累又苦又臟,還賺不了錢,他們都到上面找工作去了”。陳松如今只孤身一人面對這滾滾江水。打撈隊是他,他就是整個打撈隊。

  事實上,撈尸很早就在黃河和長江沿岸出現。據陳松介紹,這支打撈隊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有了,目前隸屬民政局。據了解,我國在打撈遇難者遺體方面并沒有統一的機構或者設置,多數為民間行為。

  “孤長”的江上生活

  這么多年,陳松說他已經被“釘”在了躉船上,活動范圍僅是這艘96平方米的躉船和長江,既小又大。一年中大概有350天,他都在船上度過,“我必須待在船上,把躉船守到。”陳松解釋,如果他不在躉船上,就追不上順流而下的尸體了。而真正在江上陪伴陳松的,是一只名叫“小黃”的土狗。

  陳松很喜歡狗,“狗最通人性,我以前養過一條特別聽話的狗,我走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陳松享受這種親近,自從來到船上,他幾乎每年都要養狗,最多的一年,他養了7只。朋友開玩笑叫他“養狗專業戶”。

  陳松始終覺得江上的生活既孤獨又過于漫長,他用“孤長”來形容。這個季節,他仍然一早就起床坐在船頭?望江面,中午吃完飯后又同樣如此。晚上天黑盡之后,陳松才鉆到被窩里看電視。和大部分中年男人一樣,他最喜歡看的是槍戰片,現在在看一部名叫《狼煙遍地》的電視劇。

  由于正處于長江枯水期,江上的浮尸并不多。從1月份到現在,陳松沒有在江面上看到過一具尸體。這就意味著,陳松已經有接近兩個月沒有收入了。從去年開始,陳松打撈上來一具尸體,民政局會給他500塊的補貼費,如果尸體有家屬來認領,家屬還會給他辛苦費,這需要他和家屬私下協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3807.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