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清朝神探讓無頭尸復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奇聞異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清朝嘉慶年間,在廣西灌陽,一名開荒農民忽然變成無頭尸,躺在自己的住所里,鄰居們出于恐慌,也出于法律上的無知,倉促掩埋了尸體。然而,尸體被掩埋了,事態并沒有被掩埋,麻煩才剛剛開始。

  神探劉世瀾,在現場已遭破壞,涉案方關系錯綜復雜的情況下,如何在重重迷霧中尋找作案動機,精確解讀涉案各方的心理和訴求,從無頭案中找出“頭”來?請看清代史料筆記《清稗類鈔·獄頌類》中的“劉世瀾佐治灌陽案”。

  山區奇案:

  墾荒農民忽然變成無頭尸體

  這是清朝嘉慶年間,廣西的灌陽,人煙少,山地多,因此引來附近州縣的農民上山墾荒開田。灌陽鄰縣有個叫王乙的農民,多年前就單身一人來灌陽山中開荒,并在山上建了居所。

  這王乙有個侄兒,名叫王大,每年都要來山中兩三回,看望叔父,而且每次都要逗留好幾天。如此來往多了,附近的山民基本上都認識王大。

  有一年,王乙忽然有好幾天沒有出現,山民們出于關心,跑到王乙所住的房子里一看,令人驚駭的一幕出現了:“入其廬,尸赫然在床而無首。”床上有一具無頭尸體,身著王乙的衣服。

  山民們陷入恐慌,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惹禍了!在偵破手段不先進的時代,目擊者往往會被冤枉成兇手,山民們于是集體決定掩埋尸體,偷偷了結這樁無頭尸案。

  然而,尸體被掩埋,不等于案情被掩埋。人死了,不等于他的社會關系也死了,案情發生幾天后,王乙的侄子王大來找王乙,山民們只好用謊言來掩蓋他們的錯誤行為,說:“你叔叔病死了,已被我們下葬。”

  王大聞言大慟,找到王乙的墳墓前哭了一番,然后說要遷葬叔父。山民們越是敷衍,王大就越是堅持,山民們扛不住,于是答應遷葬。然而,事情未止于此,王大又提出要看看叔父的遺體。

  案情再也遮蓋不住了,棺材打開,王大看到里面的叔叔是一個無頭叔叔。窘迫的山民們只好交代了當時的情況。王大又哭,說:“不得不連累各位高鄰了,是公了還是私了,你們看著辦吧。”

  王大擺明是要訛詐山民,膽小怕事的山民們起初想湊點錢塞住這廝的嘴,不想王大的胃口太大,山民的荷包太小,未能達成妥協。鬧著鬧著,就鬧到官府那里去了。

  神探出現:

  找到新的突破點偵破案情

  官府想到的就是拘禁附近所有山民,然后就是打,打死了兩個,活著的都招供自己是兇手。案子似乎該了結了,然而有一關卻怎么也邁不過去:死者頭顱在哪?案情可以亂編,但結果沒法編。

  案子留給了下一任縣官:杜某。杜縣令有個師爺,叫劉世瀾,是清朝嘉慶時期的司法專家和偵破專家,經常在粵西一帶從事法律工作,這一次跟著杜大人來了灌陽。他一來就查閱灌陽地方的案卷,查到無頭尸案的時候,連連搖頭:“這案件疑點多。”

  于是他向杜縣令提出要改變偵破方向:山民那里是不可能有新的線索了,應該從王大那里找到突破點。理由如下:

  一、王大經濟狀況不怎么樣,為什么一再堅持遷葬叔父,一再堅持要開棺看遺體,他似乎已經知道棺材里是無頭尸。

  二、人死不見首級,憑什么就推斷是王乙的尸體?

  神探劉世瀾從偵破方向和死者身份兩個方面,推翻了前任縣令對案情的判斷。接下來該實施怎樣的偵破工作,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現場取證似乎是不太可能了,于是實施另外一種打破常規的偵破手段。

  杜縣令和劉師爺命令被押山民和王大跪在大堂下,羅列出刑具,然后對眾人宣揚:“關于案情,官府已全盤掌握,就看你們招供與否,不老實的,今天就大刑伺候到死。”

  寫到這里,筆者要?嗦一句,杜縣令和劉師爺使用的是恫嚇手段,跟前任縣令的毒打沒有本質區別,從現代司法的觀點來看,都是非法的。

  在這種配有道具,又有眾士卒厲聲吆喝的恫嚇氣氛下,山民們雖然戰戰兢兢,卻什么也招供不出來了,最多自認糊涂不應該看見尸體穿著王乙的衣服就當成是王乙。王大果然是新的突破點,杜縣令指著他叱喝:“王大,你為什么堅持要遷葬你叔叔,為什么堅持要開棺看尸體,你是不是早就料定棺材里是無頭尸體,就是你殺了你叔。”

  王大在這樣的心理攻勢之下,說出石破天驚的一句話:我叔沒有死——“叔固在也。”

  杜縣令繼續審:“既然沒死,你叔在哪里?”接下來的招供更是駭人聽聞:“在我家。”

  無頭尸復活了?

  杜縣令當即派出捕快,帶著山民——因為山民認識王乙——前往百余里外的王大家抓人。傍晚時分趕到王大家敲門,門一開,馬腳全露了:開門的就是所謂的“死者”王乙,還活蹦亂跳呢。

  王乙被捕快拿下,當時滿街的人都來看,大家叫嚷著:“無頭尸案的死者王乙復活啦”。拿回來一審,案情大白:

  原來是在無頭尸體被發現的前幾天,有不明身份的某男子來王乙住所躲雨,又提出要住宿,不慎露財,王乙和當時在場的侄子王大見財生歹意,于是謀殺了該男子。得手后,王大讓叔父王乙拿了錢財躲避在王大家,然后將王乙的衣服穿在被害者身上,并割了頭顱,讓人認不出死者真實的身份,造成王乙已死的假象,可算是一出拙劣的“李代桃僵”。

  王乙叔侄招供了罪行和死者頭顱所在,接下來自然就是伏法。

  東西方神探比較:

  從反方向逆推出真兇

  劉世瀾是真實人物,福爾摩斯是虛構的小說人物,然而,既然福爾摩斯已經成為神探的代名詞,那么就將這兩個一實一虛的人物進行一下對比。

  就嘉慶灌陽無頭尸案而言,杜縣令之前的官員將無頭尸等同于王乙,這樣的認定導致案情膠著,破案工作走入死胡同。劉世瀾則從這個膠著狀態中跳開來,逆向推理,他抓住誰是這一案件中的受益者這一關鍵,尤其是從王大敲詐山民的行為中看出了其犯罪動機,從而設定王乙根本未死,關注點變了,偵破工作的路子也就豁然而通了。

  福爾摩斯在偵破馴馬師被殺案中就運用了同樣的原則。一位英國馴馬師死在遠離馬槽的曠野中,大家都推斷是競爭對手為了賭盤殺害了他。福爾摩斯卻不做這樣的設定,他通過細致的取證工作證實了自己的懷疑:馴馬師并非死于謀殺,而是被競爭對手收買,想破壞自己所馴馬匹的比賽能力,沒想到在深夜將馬牽到郊野正要實施作弊時,賽馬卻因受驚踢死馴馬師。福爾摩斯也是通過逆向推理得出真實的案情。判斷一件事情,設定不同,也導致手段和結果的差異。

(來源:廣州日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21900.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