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到秋收起義,必然要提到修水。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修水修建了我黨第一支工農革命軍隊,正式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打響了秋收起義第一槍。
本文摘自:央視網,作者:袁育?,源頭:《江西修水:第一面軍旗誕生地》
7月28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八周年到來之際,來自中央和地方的黨史研究專家、媒體齊聚江西省修水縣,通過探訪第一面軍旗升起的地方,共同追溯歷史,緬懷先烈,追憶八十多年前那炮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江西省修水縣地處湘鄂贛邊陲,是中國革命搖籃的前身和中國工農紅軍的搖籃之一,是秋收起義的主要策源地和率先爆發地,也是秋收起義主要軍事力量的集結地和出發地。
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巡視員李蓉通過回顧介紹當年革命軍的誕生經過和起義路線,闡述了秋收起義、南昌起義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并論證了“修水是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升起的地方”。“我們提到秋收起義,必然要提到修水。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修水修建了我黨第一支工農革命軍隊,正式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打響了秋收起義第一槍,工農革命軍的旗幟是一個光輝的起點,秋收起義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修水縣博物館紅色展區,形象生動地還原了當年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制作的場景。鄧新華的外公梁幼陶曾參與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的制作,鄧新華指著墻上的一面軍旗告訴記者。“這就是我外公親手參與制作的軍旗,1927年8月份,我外公和村里的其他裁縫一起,通宵達旦地輪番縫剪一個星期,趕在9月9日秋收起義之前搶制出100面軍旗。”
當時鄧新華的外公身邊有一些幫工,會針線的女同志就負責剪布匹,有的還幫他釘五角星。大伙一個星期沒有出門,由于燈光很暗,大家都是一直低著頭做事,脖子痛了半個月都抬不起來。
江西修水縣黨史辦主任龔九森告訴記者,在民主革命時期,彭德懷、羅榮桓、盧德銘、何長工等老一輩革命家先后在修水浴血奮斗,有10萬多名修水籍仁人志士在參加秋收起義、兩打長沙、五次反“圍剿”等革命斗爭中壯烈犧牲,在冊烈士高達10323人(迄今10335人),居江西省縣市烈士人數第五位,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犧牲和重要貢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393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