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村頻發神秘雷擊災難 客機被擊落釀人間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未解之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小村頻發雷擊災難

  雷擊時的電壓高達1億-10億伏特、電流達數萬安培,同時瞬間釋放出攝氏萬度以上的巨大電熱能。這種暴烈的“不可抗力”往往造成難以預料的災難性后果:

  建國初的一天中午,這里狂風乍起,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雷響,林家臺南側一株胸徑約0.5米的大柳樹被劈倒,樹干樹枝多處被雷火燒糊。

  幾年后,一個雷雨交加之夜,林家臺一位林姓老翁家里禍從天降——雷電擊穿了他家屋頂,并擊中他的胸部,致其當即死亡。

  至今村里老人談及此事,仍記憶猶新。

  20世紀70年代中的一個夏日,距四臺村僅一里之遙的漢陽縣(今蔡甸區)鐘家臺一年輕女子在田間采摘棉花時,暴雨降臨,該女子被雷擊中致死。

  在該村,最為慘烈的一幕,是發生在2000年6月22日因雷擊所致的那場空難。至今村民們回想當時的可怕場面,仍心有余悸:當日15時16分,武漢航空公司從恩施飛往武漢的一架客機經過該村上空,遭雷擊,飛機墜毀于下趙家臺的漢水岸邊,4名機組人員、38名乘客及7名在岸邊躉船上的工人全部罹難。

  曾久居四臺村的林太婆告訴筆者:空難后翌年暮春的一個雨天,蔡甸區鐘家臺一男性農民路經下趙家臺的漢水堤折彎處,不料橫禍飛來,一個炸雷擊中了他的身體,可憐他連“救命”都來不及喊一聲就匆匆離開人世。

  專家分析小村地理環境

  雷擊為何會在這一局部地帶頻發?筆者就此請教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系武漢籍博士生舒斯。

  雷擊是由雷雨云(積雨云)運動所產生的一種強烈放電現象。通常認為,雷雨云是在一定大地和大氣條件下,由強大潮濕熱氣流不斷上升進入稀薄大氣層冷凝的結果。當帶有大量不同極性和不同數量電荷的雷雨云與大地之間形成強大電場、并超過大氣游離放電的臨界強度時,即會發生雷電。

  試驗資料表明:雷擊多發于土壤電阻率較小的地域。這是因為在雷電先驅放電階段,地面的電導電流主要是沿著電阻率較小的路徑流通,若這些區域被感應而積累了大量與雷云相反的異性電荷,雷電就會循著“異性相吸”原理,瞬間擊向這些地方。

  從地理環境看,四臺村周邊的什湖地區跨漢陽、蔡甸兩區(當地人分別稱之“東大海”與“西大海”,總面積約80余平方公里)。舒斯博士分析,或許是由于湖區在春夏季節易產生“潮濕的熱氣流不斷上升”的大氣和大地條件,加上該村地勢明顯高于周邊水域(故各灣均稱“臺”),且土壤電阻率可能較小,于是此地就有了雷擊頻頻光顧的現象。

  不過,此分析正確與否,尚待有關氣象、物理、地質等方面的專家進一步實地考察、論證。

  探奇

  春夏是雷擊多發季節,瓊州海峽北部有個因雷電頻發而著稱于世的雷州半島,而武漢也有個面積約1.6平方公里的小“雷州半島”——漢陽區永豐街四臺村。

  該村東鄰黃金口、南望什湖、西接蔡甸漳河口、北依漢水,由林家臺、田家臺、上趙家臺和下趙家臺4個自然灣構成。村里老人講,此地自古即是雷電多發地,春夏雷雨時往往還伴隨著“下溜子”(龍卷風),不時造成人們意想不到的災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58575.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