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毛骨悚然的深海蠕蟲以鯨類的骨骼為食,它能從其口中釋放出一種溶骨酸(Bone-melting acid)來溶解鯨類的骨頭,從而達到食用的目的。科學家們介紹說,這種蠕蟲的長度從1英寸到2.5英寸不等,身上有彩色的絨毛,死亡的鯨魚的骨骼就是它們的生存環境。
這種微小的Osedax蠕蟲生活在已死亡鯨的體內。一直以來生物學家們都很疑惑它到底是怎樣食用這些骨骼的,畢竟這種生物沒有明顯的“嘴”。
來自美國圣地亞哥大學(University of San Diego)的科學家們發現,在這種食骨蟲體內存在一種能夠分泌溶骨酸的酶,在其食用骨骼的時候,它會將溶骨酸集中分泌到其食用部位。
研究發現,被溶解的鯨類骨骼釋放出脂肪和油脂,這些成份都會被一些寄生在這種蠕蟲體內的細菌分解掉。人們對西伯達蟲科(Siboglinidae)或者一些有觸角的蠕蟲研究并不多,這些類型的成年蠕蟲幾乎完全沒有嘴、腸以及肛門,因此它們只能完全依賴體內的生態共生菌來提供營養物質。
科學家們聲稱,這種“食骨蟲”是從太平洋東、西部以及大西洋的北部深海域中發現的。它通過其體內的寄生菌來穿透和消化骨骼,就這一特點而言,它就算比較獨特的。
科學家們表示,這種蠕蟲可以讓海洋學家們更好地了解海底碳元素的循環情況,一頭死亡的鯨能夠提供大量的有機碳元素,它是許多海洋生物食物的重要來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6505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