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有一個龍潮湖,此湖湖水每天早、中、晚時都會有規律地漲落。每次翻騰近半小時,水位漲近1米。據悉,湖底還曾經騰起水柱。渾水一直冒了三天三夜,涌出了上萬條蛇。
重慶晨報10月16日報道 與湖南交界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一個山坳里有個龍潮湖,周圍沒有溝渠與湖相連。但湖水每天早、中、晚時都會有規律地漲落。這處武陵山區的小小湖泊,怎么會像海水一樣漲潮?近日,記者前往探訪了這一奇觀。
湖水每天定時翻騰
龍潮湖位于秀山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清溪場鎮龍鳳村,與國道326線的直線距離僅約30米。有些名不副實的是,它其實只是一個水面不到兩畝的水塘。“龍潮湖沒有外來的水源,湖水大多是從湖底冒出來的。”當地68歲居民肖富強稱,龍潮湖以前叫沙壩龍塘。正常情況下,每天早上8點、中午12點及下午四五點,湖水都會有規律地漲落。每次漲潮時,湖水翻騰近半小時,水位漲近1米。隨后水位持續退落1小時左右復原。
秀山縣商貿旅游局工作人員劉斌證實,他們曾數次前往考察,水是從3個“龍眼”里冒出來的。記者見湖面長有浮萍,但3個“龍眼”處卻沒有任何漂浮物。下午5時許,是當地百姓所說的“退潮”時間,記者在湖邊一塊石板上做了一個記號。半小時后,水位果真下降了十多厘米。
湖底曾涌出萬條蛇?當地人稱,3個龍眼很深,8根籮索接起來都探不到底,曾有重慶來的潛水員潛下去30米,沒有再敢往下。在龍潮湖靠山的一面,往坡上斜走20多米,有一個被樹木遮蔽的天坑,深不可測,當地人說是龍潮湖的“氣孔”。“我們希望專家解釋這種現象。”當地村民說。肖富強老人說,龍潮湖的水主要用于當地村民灌田。1982年6月,曾有近兩個月不下雨,莊稼地開裂,龍潮湖也變成了一個只有簸箕般大小的水凼凼。
但到了當年農歷六月二十三,突然一聲悶響,“龍眼”里騰起水柱。渾水一直冒了三天三夜,還涌出了上萬條蛇。好多人都趕來看熱鬧,湖周圍坡地上站滿幾千名圍觀群眾。農民隨便用撮箕往渾水里一撮,就能撮到大大小小20多條蛇。
當地有意開發旅游
秀山縣商貿旅游局的劉斌告訴記者,當地村委有意開發龍潮湖景區,并已列入當地新農村建設規劃。規劃設計,龍潮湖修建占地1000平方米的游泳池一座,比湖低2米,漲潮時湖水外溢形成瀑布;湖心修建4座六角亭,以浮橋相接,每亭中央擺設一張“漲落潮升降桌”。桌上擺放棋類、牌類和琴類等各種娛樂工具,湖水上漲時,桌面自然升降而座椅不動,持續1小時后,桌面降到原來的位置,讓人直接感受潮漲潮落。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湖水漲落是虹吸奇觀
昨日,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質隊高級工程師譚開鷗得知這一消息,非常高興。她告訴記者,這應是非常罕見的“虹吸現象”。龍潮湖位于石灰巖地層,3個“龍眼”正是跟地下虹吸管連接的通道,當地下水裝滿時,就向外涌水,形成“漲潮”。“晚上也應漲潮,只是沒人看見而已。”譚開鷗說,按當地人的說法,應該約4小時涌水一次,即全天涌水6次,但晚上漲潮沒人注意。譚開鷗表示,這一地質奇觀的確非常難得,具有較高的旅游開發價值。她稱,市探險協會將前往科學考察,有望進一步揭開秘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852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