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南極冰湖深處現史前生物活動 冰河時代再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神秘生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科技訊】9月29日消息,科學家們認為南極是地球上生存環境最惡劣的地區,這里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常年酷寒,年平均氣溫為-25℃左右。極其不適宜生命的存活。然而最近,科考人員在生存條件極端惡劣的南極冰湖中發現了微生物反應,這一發現可能證明了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生命仍有存活的可能。

  

  日前也曾為了證實外星球例如木星的衛星歐羅巴是否有生命存在,各國科學家紛紛積極前往3百多處南極冰下湖,尋找生命在極端條件下生活的證據。

  英國南極觀測站與英國諾桑比亞大學及愛丁堡的大學科學家在南極的霍奇遜湖(Lake Hodgson)底,鉆取湖底的沉積巖樣本后檢測出,有微生物DNA反應,而且在探鉆冰核上方幾公分處,也發現最近棲息在湖泊的有機物,而且科學家在鉆到深3.2公尺處的冰核時,也發現了微生物以及其它種微生物的DNA片段,推測其存在時間應該已超過10萬年,讓湖泊底下有生命存在的推測獲得證實。

  

  科學家之所以積極在如此寒冷、黑暗又營養缺乏的惡劣環境中尋找生命存在與否,便是希望能藉此幫助科學家更了解在外星球,例如木星衛星歐羅巴,是否也有出現生命的可能。

  霍奇遜湖深約93公尺,長1.5公里,寬約1.5公里,該湖被認為生存條件極差,不適合任何生命生存,據信在上個冰期末期,現在的霍奇遜湖曾經被400公尺厚的冰所覆蓋,現在則逐漸演變成冰下湖泊,上方覆蓋冰厚度僅3公尺,受到極區溫度上升,造成部分冰原快速消退與融解后,終于被人發現。

  

  過去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在南極冰原數公里下方環境惡劣、暗無天日,不是生命存活的合適條件,但嗜極生物(extremophile)依舊能在那里生存。這次研究所發現的生物其中有些屬于嗜極生物,但部分生物的DNA仍尚未為人類所熟悉。

  目前各國科學家都積極在南極近380處地下湖泊探鉆,希望能第一時間搶到最初的樣本,借此觀察生命是否存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89808.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