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日本海底雄性河豚魚建造巢穴吸引雌性。
美國國家地理報道,海底出現的神秘圈吸引了潛水者的興趣長達幾十年,近日科學家確定了這神秘圈的幕后推手:一種新河豚魚物種。這個小小建筑師——建筑了精美巢穴以吸引雌性——吸引了大量讀者的關注,在講述這個現象的網絡主頁上留下了60多條留言和3萬多個Facebook喜歡,那問題是:什么是河豚魚?
事實上,?科擁有120個河豚魚物種,這種魚類生活在全世界各地溫暖的沿海水域,有的甚至生活在淡水里。它們長有錐形、魚雷形狀的身體,球根狀的頭部和大眼睛。
河豚魚長有四顆巨大的牙齒,形成類似鳥嘴的結構。有些河豚魚物種能夠利用它們的鳥嘴結構刮去巖石或者珊瑚表面的海藻,而某些較大的物種能夠利用鳥嘴結構敲破甲殼綱動物和水生貝類動物的殼。
河豚魚還有不同的顏色和大小,從2.5厘米長的矮小河豚到0.6米長的巨型淡水河豚。河豚魚以具備夠“腫脹”成身體正常大小幾倍的球狀體的能力而聞名?茖W家認為河豚魚最初發展這種防御能力是為了彌補自身緩慢笨拙的游動方式。
對捕食者來說,河豚魚可能看起來像頓輕易到手的晚餐。但事實上,如果它們被獵捕,會迅速將自己富有彈性的胃里充滿大量的水,使得自己變得更大,形狀接近球體。
夏威夷水域里一條珍珠河豚魚在游泳。
大多數河豚魚表面都覆蓋有脊柱,當它們膨脹時就會突出來。沒有意識到河豚魚這種“警告”的捕食者很可能在吞食這種多刺球狀的生物時噎死。
然而,河豚魚的防御機制還遠不止如此:很多物種都是劇毒的。某些河豚魚包含河豚毒素,主要集中在肝臟、生殖腺和皮膚處。盡管這種毒素能夠殺死某些捕食者(包括人類),但其它捕食者,例如鯊魚,完全能夠抵擋這些毒素,不會產生任何不良作用。
盡管存在食用河豚毒素的風險,河豚魚仍是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一道佳肴。在日本,只有經過訓練、得到許可的廚師可以準備河豚魚這道菜,也被稱為河?。年輕的廚師必須花費很多年學習如何正確的處理河?,保證它沒有有毒的肝臟、生殖腺和皮膚。即使有了這些防護措施,每年仍然有一些人因消化沒有合適處理的河豚菜肴而死亡。
河豚中毒后,開始舌頭和嘴唇會麻木,接著是頭痛、頭暈和嘔吐。最嚴重的情況時,患者會經歷心率加快、血壓降低、肌肉麻痹和呼吸困難。在四到六個小時候死亡,這種毒素會麻痹膈肌引起呼吸衰竭而導致人死亡。
但是,并非所有的河豚魚都有毒,食用某些河豚魚物種前的安全準備可能相對更簡單。為了保證美國消費者的食用安全,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和美國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們創造了一個河豚魚DNA的程序庫。當發生了一起河豚毒素中毒事件,有關官員便會利用這個程序庫鑒別被食用的河豚魚物種并確定它是否是非法進口的。
河豚毒素非常強大以至于有些人認為它會產生活死人僵尸。20世紀80年代,植物學家韋德·戴維斯(Wade Davis)前往海地調查所謂僵尸化的報告。在他的研究里,戴維斯發現那些據稱能夠將人變成僵尸的伏都教巫師在儀式中使用了自制的粉末。戴維斯搜集并分析了這些僵尸粉末樣本后發現,它們包含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會阻止神經元的發送,一般消化了河豚毒素后24小時沒有死亡的人就能夠存活下來,盡管他們往往會陷入類似昏迷的狀態長達數天。那些受害者往往是徹底麻痹但完全有意識,他們卻被宣布死亡并下葬。過了幾天伏都教巫師返回并召回這具尸體,看起來就讓他們起死回生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9129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