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的漢語譯音,原意是“神童”或“圣明之子”。相傳很久以前,居住在秘普和厄瓜多爾海岸一帶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與天氣的關系。他們發現,如果在圣誕節前后,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溫暖,不久便會天降大雨,并伴有海鳥結隊遷徒等怪現象發生。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稱這種反常的溫暖潮流為“神童”潮流,即“厄爾尼諾”潮流。
厄爾尼諾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大約每7年出現一次。近年來,科學家通過對全球氣候的研究,認為厄爾尼諾不是一個孤立的自然現象,它是全球性氣候異常反映的一個方面。
秘魯沿海一向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有著豐富的海洋生物和大量的水鳥。在正常年份,秘魯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區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一旦出現氣候異常,東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
厚度達30多米的暖洋流覆蓋在冷洋流之上,使大量冷水性的浮游生物遭到滅頂之災,紛紛逃離或死亡,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會出現全球性天氣異常現象。
1972年的全球天氣異常,就與厄爾尼諾暖流特別強大有關。這一年中國發生了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全國性干旱。
與此同時,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卻發生了嚴重的洪災,非洲突尼斯出現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災,秘魯出現了40年來最嚴重的水災。到1983年,厄爾尼諾現象波及全球,亞洲、歐洲、美洲都連續發生異常天氣。
據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是由于水下火山熔巖噴發引起的;也有人認為,信風的異常減弱導致表層海水不易流散,.減少冷水上翻,造成了厄爾尼諾現象。
據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厄爾尼諾現象的活動周期為200年。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頻率大約在1200年前的中世紀達到高峰,并可能在22世紀再次達到高峰。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克里斯托福·莫伊教授說:“厄爾尼諾現象有自己的活動周期,這個周期性的變化在千萬年來對全球氣候產生了重大影響。.莫伊在讀大學期間就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氣候活動的第一批連續記錄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
最近幾年來,人們在太平洋上發現了一種與“厄爾尼諾’相反的現象:有的年份.海水溫度比上一年下降了4℃之多。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拉尼娜,,西班牙語為“圣女.的意思。拉尼娜現象的典型特征是中、東太平洋赤道地區的海表溫度降至零下0.5℃以下。拉尼娜現象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后。但是,并不是每次厄爾尼諾現象以后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據統計,大約不足一半的厄爾尼諾年之后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比厄爾尼諾現象更復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9452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