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巨型無肺蚓螈靠皮膚呼吸
巨型無肺蚓螈靠皮膚呼吸最近,研究人員在圭亞那發現了一種長相怪異的蠕蟲,該物種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第二種無肺蚓螈。這種無肺蚓螈是兩棲生物的一種,看起來很像巨型蠕蟲或是蛇類,被命名為“Caecilita iwokramae”。它們沒有鼻孔,沒有肺,也沒有腿,主要依靠皮膚呼吸氧氣。這種無肺蚓螈與第一種無肺蚓螈存在很大差異,它們最長可以長到27.5英寸(約合69.9厘米),主要生活于水中,而第一種無肺蚓螈體形則比較小,大約只有4.4英寸(約合11.2厘米)長,主要生活于陸地之上。第一種無肺蚓螈發現于1995年。此外,研究人員還于2008年發現了一種微型無肺青蛙。據研究人員介紹,這種無肺的特征通常出現于一些小型動物身上。這些小型動物身上的皮膚區域會隨著體重的增加而增加,這樣它們就更容易呼吸氧氣。
2. 食骨蠕蟲以鯨骨為食
食骨蠕蟲以鯨骨為食令科學家們驚訝的是,有的蠕蟲種類竟然以鯨的殘骸為食。2004年,科學家們在海底首次發現了一種黃色卷曲狀的食骨蠕蟲,并將所發現的這個物種命名為“Osedax”。此后,他們又分別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中發現,在大約100英尺(約合30米)到10000英尺(約合3000米)深的海底到處存在食骨蠕蟲新物種。一些死亡鯨類的殘骸落入海底后,就成了食骨蠕蟲的美食。食骨蠕蟲只以鯨骨為生,它們將根須插入鯨骨中,此時蠕蟲根須上共生的細菌開始分解鯨的油脂。
3. 單個葡萄球菌也可改變基因表達
單個葡萄球菌也可改變基因表達借助最先進的納米技術,科學家們將單一種類的某種細菌“監禁”起來,從而發現了關于這種細菌的一些怪異的現象。他們利用一個只有20微米大小的玻璃試管,將一個金黃色葡萄球菌“監禁”起來。這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導致致命性感染。被“監禁”后,它竟然能夠獨自改變自己的基因表達?茖W家們曾經認為,這種現象通常只有在數百個細菌集結在一起時才會發生。
最新研究顯示,細菌之間是通過一種名為“群體感應”的化學過程相互聯系的。所謂的“群體感應”,就是細菌根據細胞密度變化進行基因表達調控的一種生理行為,它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關閉和打開某些基因,從而在菌群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對于被“監禁”的細菌來說,它可以判斷它的化學信息無處可走。但是,它仍然能夠產生基因適應,特別是能夠產生一種名為“溶酶體”的化學炸彈。溶酶體的典型特點就是能夠吃掉它們所接觸的一切。當然,經實驗證實,它們對玻璃試管是無能為力的。被“監禁”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也能夠產生溶酶體,這一現象表明細菌基因轉換只需要一個單一的個體。根據這一發現,研究人員將能夠進一步研究如何防止單一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快速的感染。
4. 長壽古菌呈現假死狀態
長壽古菌呈現假死狀態最近,研究人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死亡谷鹽灘地(右上圖)的地底下發現了一種遠古細菌。這種細菌也被稱為“古菌”。研究人員介紹說,古菌(左上圖和下圖)在過去34000年中僅僅以藻類的幾個細胞為生。這種細菌非常微小,長度大約只有1微米。它們很明顯呈現假死狀態,除了吸吮藻類的營養外,它們幾乎停止了所有的活動。它們吸吮藻類的營養用來修復自己慢慢損壞的DNA。一個小小的藻類細胞就足夠維持古菌生存長達1200萬年。
5. 章魚以椰殼為家
章魚以椰殼為家最新研究發現,脈紋章魚對椰殼總是情有獨鐘。更明確地說,這些章魚喜歡利用椰殼作為它們的庇護所。它們身體躲在椰殼底下,伸出6英寸(約合15.2厘米)長的觸角支撐起整個椰殼。更為有趣的是,它們頂著椰殼在滿是泥沙的海底躡手躡腳地行走,好像是在踩高蹺。據研究人員介紹,盡管攜帶椰殼會讓它們行動緩慢,但是它們在遇到攻擊時至少有個藏身之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9912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