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顯示,健康人的大腦生物鐘可以幫助法醫判斷幾小時內人的死亡時間,這是在研究抑郁癥與人腦內部生物鐘的關系時的偶然發現。
科學家為研究6個大腦區域的日活動節律檢查近1.2萬個基因。這些大腦來自55個沒有精神病或神經系統疾病史的死者。與此同時,他們對34個嚴重抑郁癥患者的大腦進行相同研究,其中有些人已自殺身亡。令這些科學家吃驚的是,他們發現通過分析健康大腦的情況可估算一個人幾小時內的死亡時間。他們根據24小時內約100個基因的活躍或睡眠狀態獲得這一結果。但科學家在分析抑郁癥患者被解剖的大腦時發現這種相關性被打破,他們的基因活性和死亡時間沒多大關系,這表明抑郁癥患者患有一種嚴重的睡眠紊亂類型。這些發現表明,如果有方法可以改善大腦基因活性的日循環和白天或晚上實際時間之間的關系,嚴重抑郁癥患者就可能得到更好地治療。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5月13日刊登了這項研究。研究負責人、密歇根大學的李軍(音譯)表示:“我們能表明大多數個人大腦中有基因活性生物鐘。這提示我們,這樣一種生物鐘在一天的干擾中是相當穩定的。這符合需要多日才能從時差綜合癥恢復過來的常識。”
研究人員認為抑郁癥患者更有可能和有規律的覺醒和睡眠時間不同步。數據顯示,抑郁癥患者的日循環不僅發生變化,還被擾亂。也就是說,他們根據錯的生物鐘睡覺。他們入睡時,睡眠質量可能不同于正常睡眠。“如果我們了解抑郁癥和不良睡眠是如何相互加強的,我們就能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或許通過尋找更好方法可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李軍說。
他表示:“這些對時刻作出反應的基因好像是身體復雜生物機制的一部分,有助于應付24小時循環的不同需求。我們意識到許多影響正常人24小時循環的基因是眾所周知的晝夜節律基因。從基因活性來看,抑郁癥患者和平常的太陽日不同步。就好像他們生活在一個不同時區內。”
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胡達-阿奇爾表示,以前有許多人研究過動物和人的生物鐘,但以這樣的細節研究這樣一個精心設計的基因網還是第一次。他說:“我們的研究顯示,數百個新基因對晝夜節律非常敏感,不僅有在動物或細胞培養中研究過的主時鐘基因,還有其他在一天中活性漲落不定的基因。通過研究人在死亡時生物鐘停在哪里,我們真的可以觀察日節律在生物活性中耗盡的情況。而從抑郁癥患者那里,我們可能看到它是如何被擾亂的。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一個被擾亂的生物鐘可能變成惡性循環的一部分。所以,有人推測用光或身體活動重新設置生物鐘是治療抑郁癥的合理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3097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