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過程中都有心理動力存在。像記憶、聽講、集中注意力也有相應的技巧和方法。如果我們在課堂內外的學習中自覺運用一些心理學的方法,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過電視連續劇《老威的 X計劃》的人對老威學英語一定還有印象,老威用漢語注音奇特聯想記憶,比如:evening(晚上):衣無領(晚上睡覺穿背心,所以是“衣無領”);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謝):三顆藥喂媽吃;driver(司機)踹我……雖惹出了一系列笑話,但也說明青年人學習英語善于從漢語出發,從“尋找根據”入手。由此可見,青年人學習英語有其自身的特點,關鍵要注意揚長避短。
英語最讓人頭疼的是背單詞。到了青年期,人的機械記憶力下降,而理解記憶力占據了主導地位。因而,要提高效率,就要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比如:television電視,僅靠 t-e-l-e-v-I-s-I-o-n以字母為單位的重復記憶,缺乏對單詞結構的分析理解,既枯燥乏味又割裂了內在的意義聯系。但如果學會將單詞分析理解:tele-是前綴,表示“遠”;vis是詞根,表示“看”,-ion名詞后綴,合起來表示“遠距離看”即“電視”。這時不僅記憶 television容易多了,而且記憶telephone(電話)、 telegraph(電報)也有了tele-(遠)的提示,記憶vision(視覺)、 visit(參觀)也因 vis(詞根,表示看)而推知兩詞都與“看”有關,理解后再重復印象才深。
學英語還要發揮母語遷移的優勢,克服母語干擾。我們最初學英語受母語影響程度較高,因而傾向于用漢語思維組裝英語句子,這就難免發生積極促進和消極干擾作用。如: jeep(吉普)、sofa(沙發)、 bus(巴士)、sandwich(三文治)等大量音譯詞為迅速擴大詞匯量提供了捷徑。但同時注意英漢語言文化的差異,避免干擾,比如:“黃色電影”英語是blue film,“銀河”英語是Milky Way等。
根據喬姆斯基“轉換-生成語法”理論,青少年剛開始學英語時,總喜歡造句子而不善于靠大量模仿習得句子,因而青年人要大膽地創造,體驗用英語表達思想的歡欣,在糾正錯誤中不斷提高。比如:在有了單詞基礎后,很容易造出: I read a book(我讀書), I like English(我喜歡英語)等,甚至連“好久不見了”也敢造出 Long time, no see。注意的是要善于用模仿的句型檢驗自己創造的句子。
學英語最重要的是多讀多聽,而目前的英語教學還不能像兒童學母語那樣“先聽說后讀寫”,根據信息加工理論,聽和讀是語言信息的輸入,說和寫是語言信息的輸出。只有先輸入,然后大腦里才有英語信息供輸出。并且,一般視覺信息輸入多于聽覺信息,所以學英語最好先讀和聽,后說和寫。比如:Any body who makes no mistakes makes nothing.讀懂后再聽,遠比盲目“鸚鵡學舌”似的聽說訓練效果要好得多。學習課文或長對話更是如此。
假如你20歲左右才開始學習英語,顯然已經錯過了外語學習的年齡關鍵期,那么在語音語調及流利程度上不可過分苛求,要發揮對語言規則知識理解的優勢,通過由內到外的自動生成來彌補模仿的不足。
比如:Try your best and let God do the rest!雖然青年人難以像兒童那樣地道地模仿,但由于懂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和英語句子的結構,稍加訓練,同樣可以生成出對應的語義或視聽系統,避免陷入“聾啞”的僵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waiyu/yingyujiyi/5596.html
相關閱讀:中考英語有效記憶單詞三招式
喝湯為什么不是drink soup
英語詞匯:festivity節日,喜慶日,歡宴
容易混淆拼錯的英語詞
胡敏讀故事記單詞第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