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指導學生認真寫好易混數字(如2、3和5等);要求正確書寫易混符號(如÷號、+號和×號,<號和>號等);嚴格規定小數點的寫法及位置,防止與頓號、乘號、分節號和循環節號相混淆。指導學生按正確規范從嚴練習,還可避免看錯和抄錯而造成計算失誤。(2)作業訂正自動化。教師按規定的符號批改作業,要求學生依符號主動找教師訂正作業,從而減輕教師的負擔。例如計算錯的打“\”;訂正后補打“√”;格式不規范打“⇐”;豎式歪斜不正打“”;漏題打“○”。通過符號要求的訓練,促使學生自動檢查批改后的作業,養成主動檢查和訂正的良好習慣。(3)指導習慣養成正確合理。學生學習知識總要形成技能并養成一種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形成技能和習慣的過程中,要身教重于言教,要用自己的模范行為來影響學生。
例如,教學加法豎式計算時,教師就應按規定進位數的正確的書寫方法和位置(用較小的數字記在所進的位置邊上)進行板書,并告誡學生不要用板指頭記憶來代替或寫在別的位置上。教學小數乘法,乘積末尾有零的,要養成先點上小數點再劃去末尾的零的良好習慣。總之,教師在指導學生書寫和習慣養成應做到正確、合理,防止產生負遷移而造成計算錯誤。4、自覺檢查作業的習慣。檢查作業是計算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要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明白檢查作業的重要性。(1)自查。用短程目標的管理,推動學生主動自查作業。例如,作業連續10次全對,獎勵一面小紅旗,獲十面小紅旗者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另外,課堂作業練習可指定一兩位學生進行口頭驗算,以促進學生驗算、檢查習慣的形成。(2)互查。針對小學生好勝、爭強的心理,開展學生作業互查活動:比一比,誰能當好小先生;評一評,看誰的本領高。對于較難的提高題或綜合題的練習作業,也可以讓前后桌的同學開展討論,評出正確、合理、簡捷的解題方法,逐漸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108402.html
相關閱讀:學習動力之二:改變貧窮的愿望
如何端正學習態度
初中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中國教育在線
讓高中生出類拔萃的十大學習習慣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