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師一種孤獨的藝術,選擇鋼琴作為自己的專業,無論做的優秀與否,其實便是選擇讓自己做一個黑暗中的舞者,努力的過程永遠都是孤獨的,沒有人可以在真正意義上陪伴你,在方向并不明朗的過程中,能夠堅持便顯得彌足珍貴。有些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只有堅持之后回頭再看,才會發現有些東西早已進入血液,潛入靈魂,會是你此生再也割舍不下的東西。
對于剛剛結束的畢業考試,我想可以說是我大學學習的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和四年來每一次的演奏會和考試一樣,無論是我的主課老師還是我自己都對此傾注了很多的心血。這次音樂會我選擇了巴赫十二平均律——序曲與賦格,貝多芬降e大調奏鳴曲“告別”op.81和肖邦降b小調奏鳴曲op.35三首作品。曲目涉及了從巴洛克,古典樂派到浪漫派三個時期的作品。在這里我淺談一下對于后兩首作品從早期練習到后期處理中自己一些簡單的理解和感受。
“告別”屬于貝多芬的中晚期作品,音樂里強烈散發出一種已日漸成熟的新風格。這首作品除了具有相當華麗的鋼琴技巧,還另有由冷靜理性所磨煉出來的“透明感”。而且所表現出來的情緒非常細膩。我想也許這才是這首奏鳴曲真正的難度所在。如果說“黯然銷魂者唯別爾”,那么在這首曲子中除此之外還洋溢了一種熱情親切,豪邁超群。我想再此之后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深入感受作品中更深的內涵,探索更深的情感世界。那種感情應該是一種明麗,但卻又隱忍節制;娓娓道來,卻又不肯放棄,直到圓滿。該要如何把此曲的精神演繹出來,在內斂于外揚之中,讓一種從心靈上升的靈魂深處的力量籠罩和滲透到全曲。那種詩性的想象,細膩的情感,是需要時間和生活的沉淀才真正能夠從內心深處體會與理解。
與貝多芬的“告別”奏鳴曲相比,肖邦的降b小調奏鳴曲似乎表現了更為奔放灑脫的感情,突破了古典形式的約束。這首作品作于1839年,而第三樂章最著名的“送葬”進行曲則先作于1837年,當時肖邦在馬堯卡島療養失敗,住在喬治.桑的故鄉。全曲分為四個樂章,剛才提到過的最著名的第三樂章送葬進行曲,在最初選擇要演奏這首奏鳴曲時即是被這個樂章深深吸引,音樂肅穆而不失恬靜,幽雅而不失莊嚴。開頭表達了送葬隊伍的出動。喪鐘的低鳴,中部有一段寧靜的仿佛來自上帝的安慰,猶如天籟般甜美,然后再重復送葬隊伍,直至遠去,留下一片空白。急板的終曲,舒曼曾評述:“這是非旋律,沒有歡樂的樂章,像是強有力的手壓抑了叛逆的靈魂!边@個樂章除了對演奏者本身手指機能和技術極高的要求外,我想更主要的是一種內心深處的悸動,該如何讓自己的呼吸與音樂更內省的情感融在一起。在經過了一次完整地演奏這首作品之后,感覺上似乎較之前又多了一份理解,感受到音樂中充滿了懷念,充滿了感恩。
這次音樂會只是生命中一個普普通通的路口,畢業在即,回顧四年一路走來,這是一個很緩慢卻又轉瞬即逝,很愉悅而豐盛卻又苦澀而艱難的成長過程。它的影響可以達到足以塑造一種態度,一種心境。這個過程會慢慢讓人學會堅持,學會努力,學會接受,也學會放棄。其實很多時候,學會后面的兩項要更加困難一些,可生命大多數時候總是接受多過選擇,而承擔又大于接受,那么我們可以做到的惟有珍惜可以擁有的所有并毫不懷疑的為之努力。對我而言,每走過一步都是一次出發,是一個起點,到下一步的又一個起點。從此端到彼岸,從今天到明天。在這個時候我所希望的便是不要隨著畢業而讓自己將膠布停下來,我覺得無論在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里空讓時光流走,若是發現自己一直停留在原來的地方而無任何變化是一件非?膳碌氖虑椤V灰煌O聛,希望便會一直都在。 《1》《2》畢業學習總結:有限懷念,無限感恩 相關文章:新員工學習總結報告2014年老師課堂教學研討會學習總結體會2014年中考第一名細說學習心得2014年實習律師培訓學習總結寒假新概念三英語學習小結《宋詩選注》的讀書報告優秀學生談英語學習心得總結2014年新學期計算機網絡實訓報告 學習總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166124.html
相關閱讀:讀《主力戰略成交量》學習心得與總結
英語名師工作室的學習總結
有關稅收誠信的學習總結
初一新學期學習總結
公司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動員階段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