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很強的嫉妒心
兒子大寶6歲,上幼兒園大班了。前兩天,幼兒園的老師向我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班里上手工課,老師教小朋友折紙飛機。一向聰明機靈的大寶三下兩下就折好了一架紙飛機。看著其他小朋友還在慢慢地折,他一邊給紙飛機畫上眼睛,一邊得意洋洋地看著別的小朋友。等全班的小朋友都完成了任務,連動作最慢的小朋友冉冉也折好了紙飛機。老師提議說:“現在我們大家到教室外面去,看看誰的飛機飛得高?”
小朋友們蜂擁著來的操場,爭先恐后地投擲出手里的紙飛機。大寶的飛機雖然長了“眼睛”很漂亮,可是剛出手就一個倒栽蔥掉下來了。冉冉盡管是最后投擲的,但他的飛機飄飄悠悠飛得高,小朋友都為他鼓掌。大寶心里很不舒服,趁著冉冉的飛機再次飛起,他跑上前追逐著,并在飛機落地時一腳踩上去。紙飛機踩爛了,冉冉急哭了,大寶在一旁暗自得意,老師隨后就批評了大寶。
老師說的這件事讓我聯想起了上周末的時候,單位同事帶著自己兩歲的女兒來我家玩。剛開始的時候,大寶也湊過去親了親小妹妹,但是沒過多久,他就有些不高興了,因為看我抱著小妹妹一直沒放下,他可能覺得受到了冷落。
于是,大寶開始大聲唱歌,沒人注意他的時候,他又拿起最愛的故事書大聲地講故事,可是我們還是沒有注意他。他終于忍不住了,突然間摔了自己的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聲大哭,把我和同事弄得非常尷尬。
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
嫉妒是一種“負面情緒”,這種情緒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幼兒的嫉妒,最初多數與母親有關。如果母親抱別人家的孩子、把糖果給別人家的小孩吃或夸別人家的孩子,幼兒就會嫉妒、不高興,甚至去攻擊人家。孩子上幼兒園后,相互比較的對象和機會增加了許多,嫉妒情緒和外在表現也多種多樣。
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歸納起來有兩方面:
從內因看,這與孩子的知識淺薄、眼界狹小、虛榮心強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的孩子比較敏感,發現自己不如人,從心理上表現出一種恐懼與擔心,他們想的不是如何通過正當手段超過別人,而是希望看到對方退步。
從外因看,家長的錯誤教育理念往往導致孩子產生嫉妒心理。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說一些觸發孩子虛榮心的話,將社會競爭灌輸給孩子,把孩子的進退榮辱與別的孩子比較。家長或許是想激勵孩子,但是這些話卻往往讓孩子感覺,正是因為別人比自己強了,才受到家長的斥責,別人進步給自己帶來的往往是懲罰,孩子逐漸產生了嫉妒心理。
如何糾正孩子的嫉妒心理
1、從教育方法上改進
改變孩子的嫉妒心理,家長首先要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如人。在孩子處于劣勢時,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積極進取贏得進步,而不是寄希望于對手退步。
2、讓孩子懂得正確的比較方法
相當一部分嫉妒心重的孩子,往往在與別人比較的時候存在偏差。有的孩子總是將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結果妄自尊大;有的將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越比越沒有底氣,越來越自卑。正確的比較方法應該是,客觀地,實事求是地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取長補短。
3、豐富孩子的生活
父母應該想辦法讓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多參加各種活動,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興趣。孩子的時間被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充實,陶醉在自己的樂趣當中,自然就沒有時間去嫉妒別人。
4、讓孩子換位思考
家長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就此問題跟孩子談心,讓他(她)站到被嫉妒的孩子角度考慮:如果自己受到這樣那樣的嫉妒和排斥,會不會覺得很委屈?讓孩子通過換位思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之所以產生嫉妒心理,是因為他還不能全面地看問題,不能對自己和他人進行正確的評價,這就要求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父母不但要正確地認識孩子,還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12606.html
相關閱讀:尊重呵護童年不應僅在“六一”
該吃手時就吃手
究竟是誰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讓害羞寶寶勇于表現自己(圖)
揭示孩子說話暗藏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