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是一個愛心與童心交融的日子。這一天,忙忙碌碌的大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孩子們身上;孩子們的很多愿望都能得到滿足,這是他們最快樂的一天。然而,“六一”過后,他們又要回到日常的重負中去,繼續扮演大人們給他們安排好的角色。
如今,大部分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都要參加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培訓班、輔導班,在升學壓力下,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對孩子“過度開發”;不少學校為了考試分數和重點學校的升學率,將孩子置于題海之中。忙碌、艱辛的學習生活,擠走他們游戲和玩耍的時光。同時,“孩子如果有了快樂幸福的童年就不會有幸福的成年”這種功利主義的觀念也在流行,它把童年的快樂與成年的幸福對立起來。在成人這種人生預設中,不少兒童承受著巨大學習壓力,使他們在緊張不安中過早告別童年,失去童年本該擁有的輕松和快樂,卻形成強烈而持久的焦慮心態。
其實,我們很多成人心里都明白,童年的快樂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這一天,但很多時候,我們又不自覺地陷入剝奪孩子童年快樂的怪圈,以至于讓尊重童年、呵護童年成了一句空話。
快樂是人最基本的正面情緒之一,是否擁有快樂的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快樂的童年,關乎孩子今后的成長、成才。然而,殘酷的現實是,生命初期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過早被老成持重、沉重負擔代替;生之爛漫、趣味和輕松,過早被活著的壓抑、焦慮和競爭代替。童年的束縛、暗淡和枯燥,磨滅了生活、人生和生命的美妙。厭學、厭世、哀愁、沉迷游戲等,現代人的種種疾病前移到孩子身上,童年哪里還有快樂可言?
說到底,給兒童奠定日后發展的優勢,不在于比別人早學多學多少知識,而在于培養兒童的持續學習及主動學習的能力。家長應該傾聽兒童內心聲音,而不是為兒童預設“將來”;應該更多地關注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他們健康的情感、積極的心態,關注他們的快樂性格,這將會使其終身受益。
童年是人生中的一段旅程,孩子需要靜下心來享受和欣賞這段旅程,而不是把它當做一次又一次“賽跑”。童年有著它獨立存在的價值,而不能將它看做是成人的預備役。童年的快樂是一生快樂的開端,童年的不幸很可能會是一生不幸的源頭。
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童年,呵護童年,而不僅僅是在“六一”這一天讓孩子釋放壓力、放松心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710570.html
相關閱讀:揭示孩子說話暗藏的小秘密
該吃手時就吃手
尊重呵護童年不應僅在“六一”
究竟是誰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讓害羞寶寶勇于表現自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