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包治小寶寶各種各樣壞習慣的招術,叫作“泛靈論”。泛靈論運用好了可以成為爸爸媽媽的好幫手,能幫助我們用寶寶樂于理解并接受的方式,去除或養成一些習慣,有效避免不當方法對寶寶的傷害。
泛靈論,是一種關于嬰兒心理發展特點的理論,認為嬰兒在2~4歲的階段,會認為自己身邊的所有事物,都和自己一樣是有生命的,會和自己一樣要吃飯、要睡覺,會感覺到疼、會哭、會高興等。
這是因為3歲前的寶寶只能接受和自己的經驗類似的直觀的、形象的感性經驗。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這一特點就會逐漸消失,開始對事物的本質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一般情況下,這個特點在寶寶1歲半左右的時候會產生,并能延續到3歲左右。
* 媽媽實戰案例分享
講述者:靈靈媽媽
家有寶寶:2歲4個月
寶貝壞習慣:睡前不愛洗漱
可借鑒經驗:“不愿意給我洗,我太臟了”
冬天的時候,沒法天天洗澡,就在睡前給寶寶洗洗小手、小臉、小腳丫和小屁股再睡覺?墒敲看味际窍戳饲皫讉,到了洗最后的小屁股時她死活都不肯了,強行也洗不了,她會尖叫、會亂蹬亂抓,最后還是我妥協。后來知道了寶寶的這個特點后,決定試一試。
有一天她洗完手,我就學著“手的語氣”開心地夸她說:“謝謝你,靈靈,把我洗得這么干凈,我可以舒服地睡覺啦。”女兒很開心,羞澀地看了我一眼,我馬上肯定說:“寶貝你看,小手夸你呢!”女兒開心地繼續配合著洗,洗到小屁股時又不愿意了,早已準備好了的我裝著哭聲說:“嗚嗚嗚……小手、小臉、小腳都很干凈,就我最臟了,小靈靈不愿意洗我,我該怎么辦。 甭牭竭@里她竟然不掙扎了,看著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我馬上學著女兒的語調說:“別哭別哭,我馬上就給你洗,好嗎?”“好,太好了,謝謝你,靈靈。”就這樣,她竟然一動不動地讓我洗完,開心地上床了。
講述者:亮亮媽媽
家有寶寶:2歲1個月
寶寶壞習慣:不愛喝水
可借鑒經驗:“小肚臍想喝水”
我家寶寶不怎么愛喝水,你給他倒水喝他最多喝一口就不喝了,怎么說都沒用。有一天起床后我又開始想辦法怎么能讓他喝點水,忽然想起了孩子的這一特點,于是就對他說:“來來來,寶貝,你睡了一晚上,小肚子都渴壞了,快給它喝點水吧。”說完我就拽著他,蹲下來把耳朵貼在他的肚子上,用另一種聲音說: “哎呀,好渴啊,亮亮寶寶怎么還不喝水呢?”兒子聽我這么一說,想都沒想就喝了兩口,然后很好奇地看著我,我又接著說:“哎呀,水還沒到我這里呢,被小胃喝掉了,快再喝兩口,我才能喝到呢!薄皩氊悾俸赛c,你聽,小肚臍沒喝到水都快哭了。”然后我又換成我的語氣提醒他。兒子又連忙喝了兩口,還問我,“媽媽,快聽聽,它喝到了嗎?”“太好啦,水來了,再喝點,再喝點,寶寶真是乖,我們有水喝啦!蔽已b作是小肚臍的聲音很開心地對他說。兒子咕咚咕咚地喝了大半杯水,心滿意足地去玩了。
第二天,起床后我一時忘記了,結果他竟然自己跑過來說:“媽媽,快聽聽是不是小肚臍想喝水了?”我又按上次的程序回答了一番。就這樣,每天早晨只要我說:“小肚臍該喝水啦!”兒子就會開心地跑過來喝水,后來就發展為自己主動去接水喝了,就不用像剛開始那么費力氣了。
講述者:南南媽媽
家有寶寶:1歲7個月
寶寶壞習慣:叼奶瓶入睡
可借鑒經驗:“奶嘴多疼啊”
兒子斷奶后,開始對唯一能接觸到奶嘴的奶瓶情有獨鐘。每次在喝完奶后都要叼著空奶瓶玩一會兒,最讓我頭疼的就是晚上睡覺前的那一次奶。因為晚上9點鐘喝完奶之后,他會順勢抱著奶瓶上床,然后嘴里叼著空奶瓶吸啊吸的,持續到入睡。等他睡熟了,我才能輕輕地把奶瓶拿走。
就這樣,兒子已經1歲7個月了,叼奶瓶的習慣還是如此。有一天晚上,兒子喝完奶又躺在床上叼著空奶瓶等待我給他講故事。我就順勢躺在他身邊,決定拿“抱熊”給他實驗!氨馨,兩歲了,長大了。有一天,它去小兔子家玩,看到小兔子在用吸管喝奶,很驚奇,于是問道:‘小兔子,你怎么用這樣的東西喝奶啊,你的奶瓶呢?’小兔子說:‘我已經長大了啊,不能再用奶瓶了,奶瓶是小宇那樣的小弟弟才能用的,大寶寶不用奶瓶喝奶。’‘抱熊,我們都是大寶寶了,不能用奶瓶喝奶了!f到這里,我發現兒子聽得很認真,而且當我說到后一句時他竟然叼著奶瓶轉過去了,背對著我。我知道,他是聽懂了。于是我又接著繼續講。
“到了晚上,抱熊喝完奶就又叼著奶瓶躺在床上睡覺。這個時候,忽然聽到了一陣哭聲。抱抱熊就問:‘咦,是誰在哭啊?’這時有個聲音說:‘是我,我是奶瓶。哎喲,哎喲,好痛啊,因為有人在咬我,是抱熊嗎?嗚嗚嗚……好痛!’抱熊感到很奇怪,它想,是奶瓶在說話嗎?它從嘴里拿出奶瓶看了看,看到奶瓶流著眼淚對它說:‘抱熊,你咬疼我了,你把我放在嘴里咬來咬去的,好痛啊,你的牙齒咬痛我了,嗚嗚嗚……’聽到這里,兒子也從嘴里拿出了奶瓶看著。我按捺著想笑的沖動,馬上又接著說:“好了好了,不疼了,只要你不吃我、不咬我,我就不疼了。謝謝你,抱熊,你真好,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歡你。”此時的兒子,拿著奶瓶看了很久,好像在想,“那我要不叼著你的話,我該把你放在哪里呢?”我趕緊又接著說:“抱熊,你是我的好朋友,要不然你就抱著我睡覺吧。”兒子聽到這里馬上把奶瓶放進懷里閉上眼睛打算睡覺,可是我和他很快就發現抱著那么小的奶瓶很難有好的姿勢入睡,兒子翻身好幾次,想找個抱著奶瓶睡覺的舒服姿勢都沒有成功,我馬上又說:“抱熊,你把我放枕頭邊上吧,我看著你睡覺,好嗎?”兒子聽到這兒,很順從地、很輕柔地把奶瓶放在了枕頭邊,然后釋懷地閉上了眼睛睡著了。
第二天晚上睡覺時,我用奶瓶的口氣夸獎了抱熊,并告訴它昨天睡得真好,謝謝它,它是自己的好朋友等。結果兒子自己就主動將奶瓶放在了枕頭邊,仔細端詳著自己親愛的奶瓶,沒過多久就睡著了。如此四五天后,我用吸管式的奶瓶代替了奶嘴式的,從此擺脫了這一困擾。
* 用“泛靈論”巧治寶寶壞習慣 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泛靈論”的這一特點,還能讓爸爸媽媽去幫助寶寶戒掉某種不良的習慣,比如,摔玩具、吃手指等。那么,在這樣的時候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不要直接針對寶寶本人
可以用他最熟悉或最喜歡的某個動畫人物來充當主角。
第二,媽媽要注意表述的語氣和音調
一定要模仿動畫里的聲音或者改變聲音。總之,不能按自己平時說話的語調來表述,不然寶寶會覺得“不真實”。
第三,對于你想要去除的某個行為,要事先想好一個替代性的行為。
比如,奶瓶不叼的話,我們可以把它放在枕頭邊;小手指不吃了,那嘴里要放點什么,或是讓小手指去干點什么;玩具不摔了,那我們看看玩具受傷了沒有。拷o它抹點藥吧,等等。也就是說,要讓寶寶緊接著有一個動作能代替他不做原來動作后的空白。
第四,去除一個不好的習慣,需要爸爸媽媽的耐心和堅持。
在“奶嘴多疼啊”的例子里,小南南在最初的幾天里,有時半夜會醒,嘴里還喊著:“奶瓶,奶瓶……”有時,會說要喝奶,以為這樣就能拿到奶瓶了。這樣的時候,媽媽可以先安靜地觀察一下,不出聲,如果他是在說夢話,幾秒鐘后就沒事了;如果發現他這么說著已經醒了,但眼睛是閉著的,就需要輕聲安慰他,告訴他:“寶寶睡著了以后,奶瓶也回家去睡覺了。寶寶別哭,媽媽明天去把奶瓶帶回家,好不好?你看現在沒有月亮沒有星星,外面很黑,媽媽找不到它啊。”一般這么說了以后,他就會慢慢地恢復安靜,繼續入睡。所以,爸爸媽媽千萬不能因為心疼寶寶,或是怕這么做影響了自己休息等原因,半途而廢。溫柔地堅持幾天后,你會發現寶寶的這種現象再也不會出現了。
第五,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運用“泛靈論”這一方法的“教育內容”也要有所提高,含義要更廣一些。
比如,兩歲左右的寶寶摔玩具,我們就可以表述為“玩具很疼”之類的內容。再大一點的,可以在“玩具很疼”之外加上“能否做好朋友”之類的內容,也就是說,在“泛靈”的水平上要有些提高。有一次,給兩歲半的兒子買了個軌道式的汽車模型,沒玩兩天,兒子竟然開始抬起腳去踩小汽車的軌道,我趕緊說:“你那樣踩,它多疼啊。”兒子看了我一眼,又用力地往下踩去。奇怪,難道這招不管用了嗎?我一邊納悶,一邊順勢坐在了小汽車的軌道旁邊,又說道:“寶貝你看,這個軌道是小車的好朋友,是不是?小汽車在軌道上面跑得多開心啊!寶寶把它踩壞了,小汽車就沒辦法跑了,它多傷心。∫驗樗鼪]有好朋友了!蔽乙贿呎f,一邊拿著小汽車比畫著,兒子聽到這兒,馬上說:“媽媽,寶寶不踩了。”從那以后,就再沒見他踩過。所以,爸爸媽媽要根據寶寶年齡的增長,理解力的加強,要在說服的內容中增加相應的寶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以此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泛靈論,運用好了真的可以成為爸爸媽媽的好幫手,能幫助我們用寶寶樂于理解并接受的方式,去除或養成一些習慣,有效避免不當方法對寶寶的傷害。爸爸媽媽領悟到這一方法的內涵和要點之后,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據自己寶寶的特點來選擇適當的內容進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61132.html
相關閱讀:如何幫助寶寶學習走路
請給幼童嘗試的機會
過度保護阻礙寶寶交往力培養
培養注意力的五個方法
游泳訓練可提高寶寶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