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1:每天抽出專屬于孩子的半小時
孩子越小,越需要得到媽媽的關愛,尤其是上班族媽媽更需要對孩子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因為她們的孩子與媽媽相處時間極少,極有可能會患上母愛缺乏綜合征。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媽媽與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越長越好。對于孩子而言,較之與媽媽在一起的時間“量”,母親和孩子相處時所傳達的愛的“質”更為重要。即使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非常短暫,但只要在這期間令其感受到高度濃縮的愛,孩子患母愛缺乏癥的可能就會變得微乎其微。
因此,媽媽最好在將其他事全部推掉以后,給孩子留出只屬于你與他的時間。在“只屬于你與他的時間”中媽媽應該望著孩子的眼睛,細心傾聽孩子的聲音,關注孩子的每一個動作。即使生活再忙碌,也不要忘記每天抽出半小時至一個小時的時間,盡情擁抱孩子、親吻孩子,在孩子耳邊細語“媽媽愛你”,使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媽媽的愛。
Tip2:與孩子盡情暢聊
孩子成長迅速,大人尚未有所察覺,他們卻已經在不斷地擴展自己的思維,逐漸構筑起只屬于他們自己的意識世界。年幼的孩子尤其是如此,倘若在這種情況下與孩子長時間分離,父母可以與孩子溝通的話題則會變得寥寥無幾,與子女間的感情紐帶也會日漸松弛。如果與孩子的相處時間一少再少,那么無需多久,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就會生疏、淡化。
因此,媽媽時刻都要對自身狀態作出調整,與孩子的心理高度保持一致,及時滿足他們的所需所求。盡管如此一來也許會對工作造成一定妨礙,有時也會令人感到些許心煩,但即便如此也一定要耐心地聽孩子嘰里咕嚕地將話講完,同時媽媽也要將一天之中所經歷的種種講給孩子聽,多為彼此創造相互了解的空間。使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話語與之不斷進行交流后,媽媽會輕而易舉地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及存在的問題等具體情況,且對于日后的撫養及教育工作也會大有幫助。讓我們利用所有空暇時間傾聽孩子的話語,為孩子講述我們的故事,與孩子盡情地交流吧。
Tip3:將媽媽熱情工作的樣子展現給孩子看
出于本能,孩子均不喜歡和媽媽分開。媽媽每早上班時,他們都會纏著媽媽要求她陪自己玩耍,有時甚至還會央求媽媽辭掉工作,每每此時媽媽都會心痛得雙眼噙淚,真的想如同孩子說的那般放棄工作,去陪伴他們。但是,對于媽媽而言,工作并不像孩子想的那樣簡單,她們無法輕下決心將之辭掉。
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將孩子帶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讓孩子看看媽媽究竟在哪里工作,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以及媽媽工作時的模樣。另外,將同事的名片給孩子看,告訴他媽媽在與這些人共同從事著什么工作,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如果不方便將孩子帶到單位,可以想辦法讓孩子理解媽媽的工作對于媽媽和社會存在怎樣的意義,對家庭生活又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向孩子說明媽媽之所以工作完全是為了全家人的幸福,是為了使生活變得更加寬裕,也可以嘗試讓孩子對辛勞如此的媽媽產生感激之情。
Tip4:與孩子站在同一高度陪同他們玩耍
父母與孩子相處時始終擺架子撐面子的做法并不可取。孩子對于謹守威嚴的父母會敬而遠之,甚至于不敢向他們張開擁抱的雙手。
孩子需要的是可以讓自己毫不猶豫地投入懷抱的父母,是可以向其毫不忌諱地坦言自己內心想法的父母,是能夠和自己一起洗澡、戲水的父母,是能夠與自己一起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的父母,是能夠說出幾個自己喜歡的流行語的父母。如果父母能夠不單單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觀察、判斷問題并采取行動,而是“跪下來”與孩子保持同一高度,那么孩子就會在媽媽身上感受到親密無間的愛。
Tip5:對孩子的朋友也要用心
繁忙的上班族媽媽往往會忽略孩子的交友問題。作為一名合格的媽媽,應隨時了解自己的孩子是與同齡朋友相處得十分融洽,還是一直被眾人所孤立。倘若條件允許,最好在假日或是周末抽出一點時間,邀請孩子的幾位好友來家中做客,為他們準備生日派對或睡衣派對,并提供一些簡單的零食,讓孩子和朋友們痛快地玩一晚上,為孩子制造與朋友們親近的機會,讓他們在彼此間留下難忘的回憶。
Tip6:努力使自己與孩子擁有共同的愛好
“人”這種高級生物有時復雜微妙,有時卻又單純至極。素不相識的兩個人在得知彼此是同鄉后,也會感覺高興異常;即使只是與陌生人共同處理了某一件小事,兩人的關系也會就此莫名地親密起來。父母與子女之間亦是如此,雖說親情與生俱來,但是倘若父母與子女相處的時間過少,彼此興趣迥異,缺少共同話題,那么即使相對而坐也會感覺相隔甚遠。不過,若是每日相處的時間多一個鐘頭,一起做的事增加一件兩件,父母與子女間自然就會逐漸擁有共同話題,彼此關系也會不知不覺地越發親切起來。
即使某些舉動在媽媽看來有些幼稚或是粗淺,但是為了與孩子維持親密關系,媽媽一定要陪同孩子參與各種活動。不一定非要如何正式、成功,即便做得不好也沒關系。僅僅是同孩子一起疊彩紙或開心地聊天,這類簡單之事也不可忽視,因為與媽媽相處的時間本身對于孩子而言就是愛,就是鼓勵,就是美好的回憶。另外,時間較為充裕的假日及周末,盡量要全家人一起度過。去市場購物或做飯時,最好讓孩子與爸爸媽媽共同承擔任務,這樣也會使家人之間的感情更加篤實。
Tip7:務必要參與孩子的活動
上班族媽媽對于孩子幼兒園或學校中舉辦的活動很是畏懼,不去,心中放不下;參加,卻又沒有時間。
但是,孩子的活動還是盡量全部參加為好。雖然在媽媽看來,每年舉辦的活動都大同小異,顯得既不重要,又不新鮮,但是對于孩子而言,每一次活動都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6歲時的文藝演出和7歲時的文藝演出在孩子看來其意義各不相同,無法相提并論。
更重要的是,其他孩子的父母全部到場,只有自己的爸爸媽媽未能前來,孩子將會較之平時更加感到孤獨和難過。尤其是被其視為世上最堅強的后盾、永久支持者的媽媽若是缺席,在孩子內心留下的創傷將是難以抹平的。失落感與痛楚感越強烈,孩子越發會對媽媽感到失望,甚至會因此懷疑媽媽對于自己的感情,嚴重時他們則會將自己想成是毫無用處的弱者、沒有價值的人,從此變得自卑懦弱,傷感自憐。
因此,如若孩子有什么活動,即使再忙也要及時調整日程和時間安排,抽身前去參加。實在無法抽身時,則要請爸爸或奶奶代替自己出席,如果連這也有困難,便應與幼兒園或學校老師適時溝通,尋找其他的解決方法。
Tip8:每天與孩子通兩次電話
上班之時抽時間打電話確實不太容易,如果被上司或同事發現,自己會非常尷尬。盡管如此,只要用心安排,事情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難辦,我們只要利用去衛生間或午飯后喝咖啡的時間,給孩子打電話就可以了。
與孩子通電話是為了使他們感覺到父母雖然工作在外,但他們的心卻一直與自己連在一起。即便只是一次非常短暫的通話,媽媽也能從中了解到孩子的當前狀況、心理以及健康狀態,而孩子在確認爸爸媽媽的愛之后,孤獨與焦躁的情緒便會逐漸平復下來。
但是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記得,千萬不要在電話中提及“去學習班了嗎?”“從外面回來后洗手了嗎?”“習題都做完了嗎?”等監視性的話語,也不要用“別惹是生非!”“要聽奶奶的話!”“媽媽回家之前把作業做完!”等命令式的語氣說話,而應親切地對孩子說“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借此表揚孩子一天的表現,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陽光般溫暖的親情。
Tip9:理解不能說話的孩子的心情
人們只有在傾訴對象表現出“我已經為傾聽你的話語做好充分準備”的態度時,才會道出自己的心里話。倘若對方專心傾聽自己的訴說,并不時點頭道“你說的沒錯”“那當然”“原來如此”等,利用此類話語附和自己的觀點,講述者就會將隱藏的心里話和盤托出。但是,如果講述者在說話之時察覺出對方心不在焉,那么他就不會愿意將剛才還興致勃勃的談話繼續下去。
孩子們也是如此,只要爸爸媽媽認真傾聽自己的話語,對自己的意見表示出小小的認可或是支持,他們就會暢所欲言。這一點與大人們一樣,孩子們也只會在別人專注于自己的講述,愿意傾聽自己的話語時,才會毫不保留地打開自己的心靈大門。
另外,父母們一定要認識到,眼神的交流以及心與心之間的真正溝通,能夠使孩子們發現并解決自身問題。孩子們在獨自理清個人思維并找到問題解決方法的同時,其日后克服人生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即使孩子的話題顯得牽強、荒謬,我們也不要立即將其打斷或予以反駁,而應耐心地聽到最后;即便想數落孩子的嘴巴癢得難受,也要暫且聽孩子將話說完,以對孩子的想法及感受做一個全面了解。在完全認同并接受孩子感情的前提下,再將作為大人、作為媽媽的觀點道及出來也不為遲,偶爾,將即將出口的嘮叨話咽回肚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Tip10:安排孩子與爸爸親近的機會
爸爸能否在家庭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并與孩子維持親密關系,取決于媽媽背后的努力及其韜養于內的智慧。在各個家庭中,由于媽媽所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爸爸與孩子間的關系也會千差萬別。
倘若媽媽希望爸爸與孩子間的關系能夠更加親密,就不要在孩子犯錯時對其恐嚇“我非將這件事告訴你爸爸不可,讓他好好教訓你一頓”。媽媽不應該讓孩子感到爸爸非常可怕,認為爸爸一向只會教訓人。
另外,無論再怎樣辛苦,無論有多么傷心,也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抱怨、咒罵爸爸,而應有意識地強調爸爸的優點,讓孩子知道爸爸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以便在孩子心中為爸爸樹立起一個健康、良好的形象。有時,媽媽有必要悄然離開,給父子(女)創造一個單獨相處的機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70374.html
相關閱讀:過度保護阻礙寶寶交往力培養
請給幼童嘗試的機會
如何幫助寶寶學習走路
游泳訓練可提高寶寶的智商
培養注意力的五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