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對嬰兒發展的影響
研究表明,那些與母親之間形成安全依戀的嬰兒,也容易對母親以外的人持有信任感。有了母親的“安全基地”,即使對毫不相識的人,孩子也容易跟他們親近,樂于同其他人進行“社交”。
有著安全依戀的嬰兒 ,以后的發展也比較好。在1歲時被測定為“安全型”依戀的2歲嬰兒,比起那些曾被測定為非安全型依戀的2歲嬰兒,對陌生人的適應要快得多,也比較聽從母親的要求。
被測定為“安全型”依戀的嬰兒,到了3歲后,很多成了同伴中的領袖人物,受到同伴的歡迎,往往表現出很強的好奇心,對大人也較少抵抗情緒。
依戀的類型
回避型:嬰兒對母親采取一種回避態度。當母親在場時,嬰兒很少理會,當母親離開時,也漠不關心。當母親再回到身邊時,回避與母親的交往,摟抱時會掙脫或移動身體。對待陌生人比對母親的回避還要少。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
1.母親對嬰兒的情感需要不敏感,缺乏溫情,表情呆滯,很少給嬰兒帶來愉快;
2.嬰兒由多人撫養,沒有形成對母親或某一個特定的人的依戀。
安全型:嬰兒與母親有著安全的情感聯系。嬰兒喜歡與母親接近,但并不總是靠在母親身邊,而是放心地玩耍。當母親離開時,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痛苦。當母親回來時,會立即接近母親,尋求撫慰,并很快恢復平靜,繼續玩耍。對陌生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警戒和怕生,但也會試圖接近和表示友好。這類嬰兒的母親往往對嬰兒的情感需要比較敏感。
矛盾型:嬰兒對母親懷有矛盾的情感。當母親離開時,表現得極為痛苦,而當母親回到身邊時,又拒絕同母親的親近,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使其情緒平靜下來。這類嬰兒在陌生環境里哭得最多,玩耍最少。對陌生人也難以接近,對人反應上表現得消極被動。
這類嬰兒的母親,往往情緒變化大,喜怒無常,對嬰兒反應不一致。有時對嬰兒表現出親近、依戀,而當嬰兒出現痛苦和反抗時,態度又會粗暴。
安全依戀的形成,主要包括了兩方面的因素:
養育者
要讓嬰兒建立安全的依戀,對養育者來說,關鍵的是對孩子要保持敏感性。當孩子處于不適狀態時,養育者能及時解除;平時,能經常面露微笑,逗孩子玩;當嬰兒發出咿呀之聲時,養育者能及時做出積極反應。通過這些行為,使嬰兒感覺到養育者能減輕自己的痛苦,與自己共享快樂,從而產生信任感。這個時期使嬰兒獲得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這將影響以后一生的發展。
相反,如果養育者經常對孩子的痛苦和要求置之不理,嬰兒就很難把養育者當成自己的“安全基地”,也就不容易產生信任感。所以說,養育者對嬰兒的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需要做出敏感反應,是促進安全依戀形成的重要因素。
嬰兒方面
在安全依戀形成的過程中,嬰兒并不是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嬰兒的個人氣質也起著作用。養育者會對不同氣質的嬰兒做出不同的反應,因而直接影響到依戀的“質”。那些被稱為“困難型嬰兒”,整天吵鬧不止,吃喝拉撒睡無規律,極少露出笑容,對于這樣的嬰兒,養育者的愛戀之情難免會打折。平時,我們經?梢钥吹,那些老哭哄也哄不住的嬰兒,會惹得父母不耐煩,甚至沮喪煩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68282.html
相關閱讀:讓害羞寶寶勇于表現自己(圖)
揭示孩子說話暗藏的小秘密
該吃手時就吃手
究竟是誰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尊重呵護童年不應僅在“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