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0-6歲寶寶的不合作行為家長怎么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寶寶不會說話時家長沒辦法和寶寶有效溝通。有時候寶寶的需求家長們也不能第一時間知道。在信息傳達不到位的年齡,寶寶會有很多的不合作的行為。表現明顯的年齡段是0-6歲,而且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所作出的不合作行為都不一樣。那么家長知道寶寶都有哪些不合作行為嗎?

  0-2歲寶寶有哪些不合作行為

  1.動不動就抓人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表現愛抓人。有時候抓住很久都不放開。那么孩子為什么會愛抓人呢?原因可能有(1)由于交往技能不發達,用抓人來表達自己對媽媽和外婆的喜愛之情。(2)某種愿望受阻而語言尚未充分發展,就選擇了用抓撓來表達自己的情緒。(3)被媽媽或外婆冷落,借以引起他們的注意。那么遇到孩子愛抓人的情況,家長該如何應對呢?訓孩子雖然可能湊效,但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因為孩子抓人也許是出于愛意,一律用訓來解決很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冤枉。講道理是相對溫婉的方法,但由于這個時期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尚需一定的藝術。句式不能太長,也不能用否定句,否則孩子的頭腦一下子加工不了這么復雜的信息,最有效的是配合動作的正面表達。還可以給他微笑或親吻鼓勵,強化他的行為。

  2.孩子愛上說“不”字

  很多小寶寶剛學會說話的時候,說的最多的一個字就是不。不管家長問她什么或是征求他的意見,孩子都會回答一個不字,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可能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這使得他們喜歡用否定性的語言確認自己的存在,借以挑戰身邊的大人。不過,大多數時候,他們的“不”并不具有實際意義,并不是真的“不”想做當前的事情。家長在面對孩子頻繁說不的時候,該怎么辦呢?當孩子喜歡說“不”的時候,不妨換一種方式跟孩子說話,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孩子在獲得被尊重的感覺之后,直接拒絕的概率就會減少許多。這或許是最有效的方法。

  2-4歲寶寶有哪些不合作行為

  1.寶寶脾氣很大

  很多家長都有此感覺,孩子大些了,可是不管是玩玩具還是干什么都喜歡扔,很多時候還會發很大的脾氣。這是為什么?是孩子天生就脾氣大嗎?不是的。那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漸漸有了自己的主張,而且,由于他們特有的“自我中心”式的思維,還特別排斥他人的“異己”想法或行為,難以容忍自己的愿望受阻的現實,但這個時候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有限,怨氣在心口難開,自然就容易借助發脾氣表達自己的情緒了。家長在面對寶寶的大脾氣時該如何應對呢?大脾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現象,家長對此要有所思想準備,不輕易給孩子扣“大脾氣”、“壞脾氣”的帽子,否則容易對孩子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還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滿足其合理的需要。一些需要即使看起來不合理,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適當滿足一下也無妨。如果不能滿足,就給他講講道理,適當安慰他的情緒,允許孩子用哭泣來表達失望,或者試著轉移一下注意力。如果實在耐心不起來,冷處理一下也可以,總之最好不要來硬的,否則孩子會變本加厲的,而且孩子的自我意識還在發展中,動不動就強迫他放棄自己的主張,也不利于她獲得自主意識。所以這個時期的爸爸媽媽就要多操些心了。

  2.護東西

  這里的護東西不是指保護的意思,而是當有人要從孩子身邊拿走什么的時候,這時候孩子就會緊抓不放。不管原來多么愛分享的孩子到了這個階段,都會喜歡護東西。其實這意味著孩子的心智已經發展到主張自己所有權的階段了。家長在這個階段該怎么辦呢?家長首先要尊重這一自然的發展規律,孩子的所有權,讓他自己做主,哪怕孩子把氣氛弄的很尷尬,也不要強迫孩子,否則孩子很容易習得一種意識:自己的東西是不能做主的。甚至還會認為:媽媽更喜歡分享他東西的那個人,我的感受對媽媽來說不是那么重要。這對于孩子的心理發展并不是多么好的事情。經常被強迫分享的孩子,長大后很容易變得不敢主張自己的正當權益。但不強迫不意味著要放棄分享行為的引導和示范。家長依舊應該在孩子面前示范分享行為,給孩子創造條件體驗分享的快樂,比如,給孩子一個橘子,讓他幫忙分給大家,然后讓他體驗與大家共享的快樂。慢慢的孩子護東西的行為就會減輕。

  3.孩子故意搗亂

  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故意搗亂對于他們來說可是意義重大,因為在搗亂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達到如下“目的”。面對故意搗亂的孩子,家長可謂是盛怒難耐。但是家長還是不能對寶寶發脾氣的哦!那么有什么好的辦法嗎?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的搗鬼行為,不能強行壓制,否則孩子即使一時變乖了,也是治標不治本。耐心分析孩子搗鬼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如果是因為情感需求的缺失,就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如果是因為旺盛精力無處發泄,就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給孩子找個玩伴,讓孩子更妥當地釋放自己的能量。此外,當孩子通過搗鬼來試探我們的行為反應的時候,我們也要及時表明自己的態度,借機幫他們調整行為底線。

  4-6歲孩子的不合作行為

  1.不愿意說“對不起”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尊心了,他會認為道歉是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哪怕是孩子做錯了,他都不愿意道歉。其實,有時候并不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者不想跟對方修復關系,而是因為孩子在冒犯別人之后,自己也常被嚇著了,這個時候,你讓她道歉,他是沒有勇氣的,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犯了錯的孩子,也是需要情緒疏導的。如果家長碰到此類問題該如何處理呢?孩子犯了錯,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向對方道歉,但如果孩子已經面有慚色或表情惶恐,那句“對不起”又實在說不出口,就不要太拘泥于道歉這個形式,如果覺得實在過意不去,先替孩子道歉一聲也無妨,孩子都會看在眼里。其實,有時候,適當對孩子寬容一點,孩子反而更容易“下不為例”!

  2.人來瘋

  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要家里來了客人他們就會表現得十分興奮。在家里會上躥下跳。還會故意打擾大人們之間的談話。總之,能怎么鬧就怎么鬧。這時的家長看在眼里,氣在心里?墒怯植缓卯斨腿说拿嬗柍夂⒆樱窃趺崔k呢?家長可以適當讓孩子參與招待活動,比如,鄭重向客人介紹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幫父母擺擺桌椅碗筷,給客人拿個水果,給孩子適當插話的自由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270888.html

相關閱讀:請給幼童嘗試的機會
培養注意力的五個方法
過度保護阻礙寶寶交往力培養
如何幫助寶寶學習走路
游泳訓練可提高寶寶的智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