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關心孩子的飲食問題。可是,有很多的孩子存在很多的不良飲食習慣。特別是三歲以上的兒童,不良飲食習慣尤為明顯。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也在逐漸增強。主動和好奇也逐漸增強。因此,這時候的孩子容易表現為挑食,偏食等不良行為。家長都知道,孩子挑食可能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等惡性條件,所以,當孩子出現飲食不良習慣時家長是非常苦惱的。那么該如何面對孩子的飲食不良行為呢?飲食不良對孩子又有那些危害呢?
常見的不良飲食習慣有哪些?
1.偏食
2.挑食
3.暴飲暴食
4.拒食
5.嗜好零食
6.偏愛吃湯泡飯
7.進食吃吃玩玩
不良飲食習慣對孩子有什么危害?
不良飲食習慣將影響孩子得到豐富均衡的營養,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發育遲緩或將會增加肥胖;而且兒童的飲食習慣可持續到成年期,對孩子一生的健康都有影響,將會增加兒童期及成人期患慢性病的危險,主要危害有:肥胖癥、內分泌影響、社會心理功能影響(超重肥胖與兒童不良社會功能、學習成績差、社會適應能力差有關,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自信心),這些影響甚至會延續至成年期,增加患慢性病的危險。
怎樣改變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呢?
1.合理安排飲食
家長可以定時、定點、定量用餐。經常變換花樣、調整口味,創造愉快的進餐環境。
2.注意吃飯前后
飯前洗手,飯前不吃糖果、不飲汽水等零食,吃飯前不做劇烈運動,飯后漱口。
3.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
家長不要老是追著孩子喂飯,要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
4.吃飯時專心
家長一定要督促孩子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也不能邊玩邊吃飯。家長給孩子做出榜樣,專心吃飯時多鼓勵他。
5.吃飯應細嚼慢咽
雖然要細嚼慢咽,但也不能拖延時間,最好能在30分鐘內吃完。家長不要急于求成,強迫孩子吃某種不愛吃的食物,這樣會加深孩子對這種食物的反感。
6.不要一次給孩子成太多的飯菜
家長不要一次給孩子很多的飯菜,這樣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吃不完導致養成剩菜、剩飯的習慣。
7.不要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或經常吃湯泡飯
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或經常吃湯泡飯這樣容易稀釋消化液,影響消化與吸收。家長要注意。
8.不挑食、不偏食
家長可以在許可范圍內允許孩子選擇食物,這樣可以防止孩子挑食偏食的問題。當然不能每次都是他自己選擇。
9.不宜用食物作為獎勵
如果家長看到孩子不吃飯就用糖引誘孩子,那樣容易造成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偏好。
10.鼓勵孩子參加各項身體活動
家長多鼓勵孩子參加運動或者是孩子喜歡的游戲。通過活動,可以增強體質,使孩子的肌肉得到充分鍛煉,從而提高進食能力,并可有效的增強食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284610.html
相關閱讀:請給幼童嘗試的機會
培養注意力的五個方法
游泳訓練可提高寶寶的智商
如何幫助寶寶學習走路
過度保護阻礙寶寶交往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