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這10種溝通方式孩子最不喜歡,家長卻在天天說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心理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說到孩子最討厭的十種溝通方式,曾經獲得過三次諾貝爾和平獎的托馬斯·戈登總結了十點。托馬斯·戈登是被人尊稱為“溝通之父”的心理學家,曾讓全世界百萬家庭親子之間溝通問題得到協調。在托馬斯·戈登所著的一本親子書中,就詳細羅列了這十種孩子最討厭的溝通方式。

  一、父母的個人建議

  有時候孩子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雖然不成熟,但是家長也不能急于否認。比如:

  “我覺得不能這樣做,你應該好好學習,別想這些事。”

  “你為什么不讓別的孩子和你一起看動畫片呢?”

  父母如果這樣回應孩子,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不認可他的做法,從而感到委屈、難過等,這樣不利于親子交流。

  二、邏輯辯論

“我和你一樣大的時候,都知道把最好的讓給別人。”

  “你這么小還不能做這件事。”

  “你現在要是不好好學習,以后只能撿破爛。”

  雖然有時候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對于這種說法會本能的產生抵觸,相比溫柔的說辭,這種強硬的語氣,即使孩子照家長所說的去做了,心里也是不樂意的。

  三、命令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誰都不喜歡被命令行事。王攀能命令陶崇園,是因為王攀身為導師權力過大,掌握著陶崇園的前途,從而為非作歹。但是家庭育兒最好不要存在這種情況,只會讓孩子喪失主見。

  “不管你學得怎么樣,你必須考第一名!”

  “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不要扭來扭去!”

  “離電視遠遠地!”

  這種口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沒有沒關注的感覺,要么開始叛逆,要么變得懦弱。

  四、威脅

  “你現在不聽,以后后悔都來不及。”

  “下次再偷跑出去玩,看我怎么收拾你!”

  年輕人有時候調侃小時候的事情,常常會說“屈服在‘淫威’之下”。確實如此,小孩子不敢反抗,只能大人說什么就是什么,但孩子總會長大,積蓄的情緒越多,爆發的時候越不可收拾。

  五、說教

  中國人,最喜歡講道理,無論是對誰,無論自己處在什么地位,都喜歡講道理。

  “爸媽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還不省心。”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和你一樣大就會背唐詩,你再看你,成天就知道玩、看動畫片。”

  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學習意識的,孩子學習是因為好奇和本能,而不是知道應該學習而學習,所以家長這樣說的話會讓孩子感到不適和抵觸,從而與家長作對。

  六、批評、責備

  孩子做錯事,家長要是沒了耐性,就會開始批評孩子。

  “做錯事了還頂嘴!”

  “你怎么能這樣做?我讓你這樣做了嗎?”

  小孩子的榮譽感是很強的,有時候孩子自己想要做什么,很可能是為了得到表揚,有時候反而會弄巧成拙,心理造成極大落差,也會變得陰郁。

  七、當著別人的面數落孩子

  有時候家里來了親戚,或者有人來拜訪,家長完全不在意孩子的感受,當著別人的面開始數落孩子。有時候在大街上,家長也不停的數落孩子的不是。

  孩子羞恥心本來就很強,家長這樣做簡直就是在培養厚臉皮,到時候孩子成了“老油條”,家長就真的無計可施了。

  八、羞辱

  “我就不該生下你。”

  “你趕緊去死,不要禍害我!”

  有些家長,這些話是完全會說的出口的,絲毫不在意孩子尚小,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有些家長太生氣,也會罵這些話,千萬要記住,這些話對孩子一定不要說,孩子會記住一輩子!

  九、質問、審問、懷疑

  如果家里什么丟了,家里恰好有小孩的話,一般都會把孩子叫來“問清楚”:

  “是不是你拿了?”

  “你拿了沒是,你說出來就行。”

  這簡直就像是審犯人一樣,不管孩子怎么否認,家長就是不信,只會讓孩子開始墮落:反正家里又不相信我,我做了又怎么樣?

  十、轉移話題

  有時候來了朋友,一群人說的興起,孩子有時候也說一些觀點,家長卻沒有注意,或者隨便找了個話題打發了,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得不到重視,沒有被尊重,從而變得沉默寡言,不喜歡與別人攀談。

  孩子雖然年紀尚小,但不代表就沒有思想、沒有感情。家長要懂得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以愛教育,不要只是站在大人的立場上來判斷。想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先從蹲下傾聽孩子的心聲做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289843.html

相關閱讀:究竟是誰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該吃手時就吃手
尊重呵護童年不應僅在“六一”
揭示孩子說話暗藏的小秘密
讓害羞寶寶勇于表現自己(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